潞安化工常村煤矿:以对标破题 向挖潜发力
更新时间:2023-11-27 来源:潞安化工
今年以来,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认真践行“价值成就你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精益思想指导下的 “算账”文化推动生产方式模式转变,学习化机经验,深入推进价值创造一体化融合管理,紧紧锚定目标任务,全面落实重点措施,确保圆满完成集团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常村煤矿坚持“安全、环保、低耗、高效”的发展原则,立足价值创造,严格对标对表,持续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该矿构建“1+3”价值创造一体化融合体系。“1”是引领:构建以党建绩效为引领。坚决落实党委安排部署,认真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企要求,切实发挥党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重点考核各单位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建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及党委会安排的重点工作落实等情况。“3”是“三维度”:从安全指标、质量指标和成本指标“三个维度”涵盖核心管理要素。安全指标,重点围绕安全生产、信访舆情、综治稳定等指标进行评价,守牢发展底线;质量指标,突出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对作业计划完成率、系统稳定运行率、地质构造管控率、精煤回收率、煤质偏差率、制修合格率、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等指标进行评价,推动质效提升;成本指标,重点围绕全面预算、成本管控,从月度预算的节约超支情况进行评价,促进效益增长。
同时,该矿以“直接、服务、管理”三个阶梯进一步推动价值创造。一线按直接价值创造确定薪酬。以标准产量、进尺作为衡量一线采掘队组创造价值的标尺,并对超额完成的单位给予正向激励,激发直接价值创造者的动力;二线按服务价值创造确定薪酬。井下二线及地面生产等辅助单位采用“正向收购”和“反向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对全矿总体价值的贡献度。三线按管理价值创造确定薪酬。针对安全、生产、经营、后勤和党建等管理部门,分别设置个性指标。
持续助力赋能价值创造
常村煤矿把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不断突破固有思维,深耕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深入系统“盘大账”。
在采掘生产精益设计上,针对7个工作面,通过小煤柱护巷、切眼角度动态调整、停采线动态优化等措施,可多回收资源93.2万吨。同时,减少巷道施工工程量143米,可节省费用92.9万元;在巷道支护精益设计上,根据不同巷道用途、服务年限及支护类型,该矿科学制定了“一区一策”“一巷一策”“一巷多策”实施方案,并针对不同采区、不同工作面顺槽和服务年限,规定了23种分类支护形式。例如,对大断面巷道、服务年限长的巷道、沿空留巷、孤岛工作面巷道进行加强支护;在采区系统精益设计上,以N3延伸采区水仓为例,由于后期将在闫村水库水体下采煤,经过调研论证,将N3延伸采区常规水仓优化为超大容量的1400立方米的“一字型并联布置”,满足了后期在N3延伸采区水库下采煤的要求。
按照“节约集约”要求,该矿采取“一优三减”工作方式推进矿井生产。一是优化生产系统,通过生产组织调整,有效提升采区设备利用率、开机率,提高生产集中度;优化通风系统,提升风量利用率;优化辅助运输系统,在25采区增设齿轨车,解决单轨吊运力不足状况,优化后辅助运输能力将提升3倍。二是减采区,优先组织“老采区、储量少的采区、上水平采区”进行生产,有计划实现减采区。三是减头面,在掘进效率提升15%基础上,合理实施采掘配比。四是减人员,优化队组配置,通过班组合并、精简地面工房和技术员等方式压缩人员编制。紧跟智能化矿井建设步伐,优化井下岗位设置,实现变电所、泵房等岗位“有人巡查、无人值守”。
议案前置防范决策风险
常村煤矿围绕价值创造,深入开展对标挖潜,进一步找准价值创造发力点,从解决价值创造瓶颈上下功夫。建立了党委决策前风险防控评估机制,将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全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决策、采供销各环节、生产作业全过程。通过重大事项决策党委前置研究,确保把集团聚焦核心价值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全矿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
该矿抓住制度缺陷、管理漏洞等,修改完善“三重一大”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集体决策机制,建立了党委决策前风险防控评估机制,制定了《常村煤矿党委会议案前置风险评估表》。从议案评估类型、评估流程、保障举措方面,将“算账”文化贯彻到集体决策中,围绕价值创造、风险辨识客观分析议案内容,为矿党委科学决策议案把好第一道关口。各党支部支委会在议案评估类型上,主要从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方面,客观评估议案可能带来的收益、价值和风险、隐患;主要从资金、法律、政策、安全、生产、稳定、环保、廉洁等方面,精准排查议案实施可能产生的风险。
学习提升是为了更好前行。常村煤矿锚定价值创造,督促各单位、各党支部算好投入产出账、源头优化设计账、安全生产效益账,为全面加快新时代标杆引领型矿井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李文龙 乔卫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