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旅游 > 都市旅游

万里长城“外三关”等你共叙豪情

更新时间:2022-12-12     来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英雄之地、银装雁门

等你共叙豪情!

/

在万里长城

如巨龙般巍峨的身躯之上

雁门关 宁武关 偏头关

一字排开

雄踞于山西忻州的群山之脊

蜿蜒逶迤

巍然而立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长城“外三关”

/

明代

为了加强北京的防御

依靠长城设置了两道纵深防线

其中东侧的

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被称为“内三关”

西侧山西境内的

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被称为“外三关”

“外三关”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

千百年来

这里凝视过秦汉的明月

王昭君在这里出塞

卫青、霍去病在这里驰骋

这里激扬过唐宋的风云

杨继业和他的杨家将

在这里建功立业

这里遮挡过明清的风沙

晋商在这里

“出雁门 走西口”

踏上辉煌之路

/

这里经历了几番沧海桑田

又将书写多少新的史诗

雁门关

/

“天下九塞 雁门为首”

雁门关位于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的

雁门山中

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

以“险”著称

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

雁门山

也称勾注山

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相传每年春天

南雁北飞,口衔芦叶

飞到雁门盘旋半晌

直到叶落方可过关

故有

“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

的说法

/

雁门关自古便为

兵家必争之地

赵武灵王为了抵御

林胡、楼烦的入侵

建立云中、雁门、代郡三郡

战国名将李牧常驻雁门

“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秦国统一六国后

大将蒙恬率兵从雁门出塞

收复河套地区

西汉时期

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

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

立下汗马功劳

在宋代

杨继业家族驻军于此

多次以少胜多

大败辽国军队

被誉为“杨无敌”

抗日战争时期

八路军在雁门关

两次伏击日军

切断了日军由大同到忻口的

交通补给线

振奋了士气民心

2001年

雁门关被批准列入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宁武关

/

宁武关位于今宁武县城区

始建于明代中期

因其地处“三关”中路

素有

“北屏大同,南扼太原

西应偏关,东援雁门”

的战略作用

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

西关和东关两部分

城墙依山势而建

十分壮观

/

明崇祯十七年

李自成在“宁武关”

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

史称“宁武关之战”

击败镇守雁门关的

三关总兵周遇吉

为夺取京城扫清了障碍

宁武关建成于

明成化三年

明弘治十一年

扩城七里

万历三十四年

城墙砌砖

周围烽火台峙立

/

宁武城里的鼓楼

为宁武关代表性建筑

位于今宁武县城人民大街

平面布局基本呈正方形

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

高30余米

气势宏伟

偏头关

/

偏头关

是外三关中最西边的一座

因关城两侧城墙东仰西伏

形如人首之偏

故称为偏头关

五代时期北汉时期在此设寨

明洪武二十三年筑偏关城

明代太原镇

在偏关驻防113年

有“宣大以蔽京师

偏头以蔽全晋也”之记载

偏关县境内

有明长城500公里

1000多个烽火台

30多个古营堡

/

偏头关东面是恒山余脉

西面则紧靠黄河

北面与内蒙相望

南面与宁武关相连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

偏关著名的文笔凌霄塔

系明代建筑

为砖石结构八角形楼阁式空心雁塔

塔高35米

外观形似文笔

故名“文笔凌霄”塔

为偏关著名景观

/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

而长城“外三关”的悠悠历史

则依然展现着

它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那历久弥新

而内涵丰富的美

需要我们无数次走近

去传承和发扬

(文稿:李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2555    投稿邮箱:sjdsblfl@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