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要闻 > 时政要闻

山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水支撑

更新时间:2025-03-27     来源:山西日报

春风轻拂,大地回暖。320日,在运城市永济市尊村引黄灌区,随着闸门缓缓开启,黄河水奔涌而出,沿着渠道一路欢歌,直抵广袤的农田。

/

走进灌区指挥调度室,灌溉渠道、供水流量等数据在屏幕上闪烁,一目了然。这得益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为灌区装上了智慧大脑,为田间地头配上了敏锐耳目,实现了对农作物的精准供水、合理灌溉。

尊村引黄灌区是集防汛、排涝、灌溉、供水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以往调度配水时,各级泵站往往只能凭经验估算用水量,难以做到精准调控。现在借助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管水、放水实现了即时精准布控,让供水与用水都有了明白账灌区信息调度中心负责人陈晓宁感慨地说。

山西煤长水短、十年九旱的省情决定了水资源配置与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山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四水四定原则,聚力推进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重点任务,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水支撑。

不负好春光,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在山阴县马家河泵站施工现场,车辆穿梭、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全力以赴推进泵站和调蓄池主体建设,力争早日完成目标任务。

位于晋西北的引黄北干支线工程,是山西省立足缓解晋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而谋划的重大民生水利项目,是纳入山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和《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省级重点工程。

构建现代水网,是山西省水利发展的重头戏。实践中,省以大同、长治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为示范,上接国家水网,提速省级水网,下通市县水网,深入开展水网+”行动,三纵九横、八河连通、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现代水网加速成型,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以前,家里的水龙头像是闹钟一样,到了点滴滴答答地响,但流出来的水却少得可怜。现在,想什么时候用水就什么时候用,方便多了!文水县南武乡东庄村村民张海明高兴地说。去年,村里进行了管网改造,并安装了恒压供水设备,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水。

截至去年底,全省25个县开展了县域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工作;建设改造和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5085处,实施水质提升工程405处,受益人口达726.83万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50.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

水生态环境修复也在不断推进。在三晋大地,22836名五级河湖长及巡河湖员守护着每一条河流和湖泊,治水治岸治绿协同推进,让河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水利改革方面,山西省同样不遗余力。重点聚焦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动水权确权、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机制、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等6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4年,全省开展水权交易391单,交易水量6455万立方米。首单水保碳汇交易在右玉县小南山实现;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面积114.84万亩;用水总量70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累计下降10.5%9%以上。

治水兴水节水是篇大文章。今年,山西省将围绕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水工程支撑、水生态保护、水效能治理五大格局,全力构建现代水网、水旱灾害防御、现代化水治理、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河湖泉域复苏五大体系,加快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赵建军 王秀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投稿邮箱:sjdskx@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