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要闻 > 时政要闻

武乡新型城镇化探索与实践观察

更新时间:2023-08-04     来源:山西日报

产城融合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武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源钙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就地取材的石灰石,在竖窑中通过煤气煅烧成生石灰,生石灰与铝粒混合,经棒磨后压制成球团,然后人工装入还原炉的还原罐中,在高温真空条件下还原,生成金属钙。年产1.2万吨,这是全球金属钙产量的四分之一,公司经理李学奎为此深感自豪。这一产业让老区城乡近千人实现了就业。
  在产业转型发展中,武乡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依托县城主城区积极培育新业态,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区。在最新规划中,他们坚持产前产中产后有机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煤层气开发、镁铝合金、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碳酸钙、有机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到羊肥小米、酿酒、羊肚菌、豆制品等项目融合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再到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红色研学、教育医疗、休闲康养综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相对成型的融合发展模式和产业磁场。
  “这是我们和京东合作的智慧农场,对谷子生产种植全过程进行监控,土壤的湿度、温度、酸碱度一目了然。这两天雨水充足,湿度达到了一定程度,挺适合谷子生长。这套系统还会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该追肥,什么时候该除虫除草。有了这个‘智慧大脑’对农田数据进行监管分析,农民就可以摆脱原来那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了。”在晋皇羊肥小米基地大数据中心,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雁介绍道。
  发挥本地特有的地理气候优势,将小米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既是一条路径,更是一个样本。城乡融合不仅要补足农村发展短板,更要进一步推动区域资源整合,让农村特色资源“上行”,在产业壮大中探索出强村富民新路径。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武乡全力打造“米、菜、菌、肉、饮、销”六大产业,加快推进晋皇羊肥小米产业园、羊肚菌智慧化连栋温室栽培基地、寿光蔬菜产业园、太湖豆制品厂等项目建设,促进了特色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与此同时,武乡把加快产业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力实施“红色旅游+”工程,推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现代农业、研学培训、乡村旅游、康养民宿等新业态,打造宝塔街、风情街等商街夜市,更多武乡人吃上了“旅游饭”。去年全县GDP突破百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160.3%。

激活要素
驱动城乡双向奔赴

  形似一把如意、横跨马牧河架设的钢架人行桥,为居民亲水观景、登凤凰山健身、进八路军文化园游憩开辟了新的通道,成为武乡县城又一处“网红”打卡地。一条条马路纵横交错,宛如条条缎带铺展延伸,不仅为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也让向外辐射的半径持续扩大。立足打造山西“红色会客厅”,武乡县以建设上党城镇群重要节点为定位,推进实施了“十路、一桥、一夜景,三水、一场、四更新”等20项老城更新、品质提升重点项目。
  坚持把完善基础配套作为优化服务的支撑,聚焦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实施城市更新、品质提升、路网畅通等40余项重点城建项目。县城主干道路提质改造、“太行一号”红色旅游公路、城市灯光夜景工程全部投用,城乡水务、环境卫生、交通运输三个“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城市提质扩能的同时,在丰州、故城两个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引领下,全县统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正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城乡融合更具特色更显品质。
  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城乡融合发展面对的难点之一。摸清农民想什么、农村缺什么,让发展要素“下沉”,从根子上解决,这是武乡在全景式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起手之笔。眼下,农村公路、物流快递、邮政服务等基础设施资源,在武乡正加速下沉至农村,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近的服务。目前,全县14个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全部投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四个融合”全面完成,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部打通,实现了“消费品进村、农产品进城”。
  7月14日,武乡县岭头村便民服务站里,黑豆、小米等农产品在货架上陈列整齐,村民张晓英正对照手机订单进行包装,等着快递员上门取件。“以前物流不进村,大家寄取快递都需要到20公里外的县城,很不方便。现在邮政、顺丰、申通等物流点就设在村里,乡亲们在网上购物更加方便,农产品也可以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岭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堂高兴地说。
  在推进城市人才、科技、资本等各类资源融入乡村的同时,武乡县还充分挖掘新时期乡村独特价值,重点促进乡村产品的价值实现。这是发展理念之变,并由此诞生出新的发展模式,锻造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壁垒,为各类商品和要素在县域城乡之间高效流通创造便利条件,城与乡的“握手”,在此写下生动篇章。

全域提质
城乡共享幸福生活

  “真没想到,不出乡镇,不到1个小时就把手续办妥了。”在武乡县洪水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前来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左会村村民申国忠很是欣喜。下沉政务服务事项,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目前,有244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县乡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办理互联互通,辖区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即批秒办的“一站式服务”。这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验收,初步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大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武乡通过建立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深化城乡教育、医疗、文化、政务服务融合提升行动,以共建共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武乡县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县”,其中一个重要的加分项就在于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该县坚持不懈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努力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2022年,全县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90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492.31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316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174.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公共事务,制定《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双十万”示范村建设,落实落细六项保障措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去年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突破十万元。以制度、组织、惠民、善治的路径,正在武乡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治理生态体系,也让老区城乡居民共同享有了美丽的新生活。
  “以前一年最多2万元,现在一年能赚10多万元。”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村民张国兵经营的农家乐生意格外红火,这让他有了切切实实的幸福感。无论砖壁人的好日子,还是代照岭的暖屋子,包括南沟村的美样子、韩北村的新路子,始终将抓住农民收入这个关键点不放松,带头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探索具有老区优势和特点的共同富裕路子。(李家鸣)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2555    投稿邮箱:sjdsblfl@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