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着力构建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更新时间:2023-08-03 来源:山西日报
唱响“中国神话之乡”品牌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民族性的根脉,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元基因。
长治是中国神话生长的沃土。走进长治,就走进了中国文化的记忆深处。在这里,可以探究历史文化的深远博大,见证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更可以感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经考古证明,在距今1万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在上党大地繁衍生息,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生存条件,战天斗地、顽强抗争。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人们把对自然的敬畏、抗争和改造的历史,通过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馈赠给了我们女娲补天、神农尝草、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其发轫之原始、密度之集中、内容之详备、流传之久远、印证遗存之丰富,为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据《山海经》记载,“发鸠之山,漳水出焉”,发鸠山就在长子境内,山下有泉,为浊漳之南源。《淮南子》记载,“羿射九乌于三峻之山”,尊羿神于三峻,三峻山即在屯留境内,现在叫“老爷山”。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昔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于此,因名山建庙”,百谷山即老顶山,神农氏在这里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历史转折,开创了农耕文明。而长治市内现存上党区上郝村天台山、潞城区魏家庄天台山石门崖、襄垣县仙堂山仙人灶等三处“女娲炼石补天”遗迹。在漳河沿岸,尚存诸多夏禹神祠、大禹庙等古迹。平顺县奥治村“错錾沟”,相传是大禹的父亲鲧受命在此治水,向南开渠失败而遗留,鲧因此被尧帝问罪,后来大禹向东开渠才得以平息水患。2006年中央电视台评选中国十大魅力城市,高度赞誉长治“奢侈地拥有那么多中国史前传说版权”。
着力于深入挖掘这些神话传说的精神内涵,长治市将通过实施神话小镇、神话承载地景区、神话故事影视创作和文创等系列工程,唱响全国唯一、世界知名的“中国神话之乡”。
唱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品牌
俄国剧作家果戈理说:“当诗歌和音乐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长治就是一座开放、博大、恢宏的古建博物院。在这里,可以寻访文明踪迹、触摸历史沧桑,聆听历久弥新的古建筑讲述这片土地所见证的历史浮沉。
长治市古建文物数量之多、存续之久、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全市共有古建筑3500余处,分布在3400多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有古建;全市有2000多处古代建筑经唐至清,历七朝而不断,展示了近千年来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演变序列,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建筑编年体史书,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全市元代以前木构建筑就有162座,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且珍品、孤例众多。比如,平顺龙门寺是中国唯一一处集五代至清代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大云院的弥陀殿壁画是我国古代寺观壁画中仅存的五代时期作品;法兴寺十二圆觉像和崇庆寺十八罗汉像,被专家誉为“宋塑之冠”“东方彩塑一绝”;潞州观音堂的明代悬塑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被誉为“海内悬塑之冠,明代悬塑珍品”。
依托丰富的古建文物资源,长治市将深度发掘其蕴含的建筑艺木、人文精神、宗教文化,加强保护、利用工作,通过实施博物馆提质增量工程、文物活化利用工程、非遗传习与文创基地工程,让千年古建“开口说话”,着力唱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院”品牌。
唱响“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品牌
长治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革命老区、红色热土。走进长治,就走进了太行红色革命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处处可以缅怀英烈忠魂,聆听英雄赞歌;走进长治,就走进了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在这里,深切体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伟大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走进长治,就走进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要地。在这里,全景式体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略布局,全面了解根据地为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1937年9月,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150多个党政军机构驻扎于此,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建立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成为我党历史沿革最久、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人民军队最可靠的兵员补充、休整训练、后方供应基地。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军民在这里开展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斗争和社会治理的伟大实践。比如,政治方面,共产党在长治领导建设了一大批抗日民主政权,进行了选举制、三三制等各种尝试,实施了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等政策,颁布了土地使用、劳工保护、婚姻、贸易等法令条例,成为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的雏形,并通过“长江支队”选派干部南下,将老区政权建设经验推广到全国。军事方面,很多著名战役在这里打响,有战损比最小的黄崖洞保卫战(敌我伤亡6:1)、歼敌最多的长乐之战(歼敌2200人)、最残酷的战斗关家垴之战、最长的围困战沁源围困战(围困三年没出一个汉奸,1945年解放日报专门发表社论《向沁源人民致敬》)、最经典的战役神头岭伏击战(被写入西点军校案例);“上党战役”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长治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的第一座城市。文化方面,《新华日报》等一大批中央刊物在长治创刊;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大学发轫于长治。经济方面,在战略相持阶段,党领导老区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冀南银行,是根据地银行中货币使用范围最广、币值最稳定、制度最健全的红色银行,被誉为“新中国金融的摇篮”。革命战争时期,仅136万人的长治市,就有12万人参军,46万人参战,17万人为国捐躯,孕育了以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市登记的革命文物有843处,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167处,数量均为全省第一。
依托全市丰富的红色文化核心资源,长治市将通过实施八路军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工程、红色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工程、革命根据地历史文艺创作和文创工程等品牌系列工程,唱响“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品牌。
唱响“中国太行风光揽胜处”品牌
太行山是高原中国和低地中国的天然分界线。八百里太行八百里风景,最美的风光在长治展现,最高的脊梁在长治挺起,最厚重的文化在长治沉淀。太行山不仅是自然之山,也是人文之山、精神之山。走进长治,就走进了太行地质博物馆、太行文化体验地,在这里,可以观览山川形胜、感悟历史文脉、领略风物奇观。
长治市是八百里太行最壮美的一段。这里拥有5A级景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的八泉峡,以及板山、通天峡、太行水乡、太行溶洞、天脊山等众多自然风景区。剧烈的地质变迁造就了塔峰、峡谷、长崖三大太行奇景,使太行山成为世界少有的地质公园,中太行红色石英砂岩多级断崖石墙,是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太岳山作为太行山的分支,不同海拔有不同景致,低海拔植被茂盛、牧草丰美,中海拔有华北罕见的花坡亚高山草甸,高海拔有侧柏、油松等原始森林,以及与“塞罕坝”比肩的华北最大落叶松林,更有褐马鸡、金钱豹等丰富物种栖息于此。在太行山上,山因水而传神,水依山而成景,长治人民的母亲河——浊漳河三源汇聚,逶迤东西,八百里浊漳,美丽的画廊天工凿成。登山望远、心旷神怡,临水驻足、悠然自得,顿生“好水好山看不足”的无限流连。以山路为经线,以河流为纬线,串点成景,连珠成线,编织出一幅全景太行山水图画。
太行山最厚重的文化在长治沉淀。东汉末年,曹操北征高干,写下吟咏太行的开山之作《苦寒行》;东晋高僧法显62岁前往西域求经,比唐玄奘早了228年,鲁迅先生评价为“舍身求法、中国脊梁”;唐玄宗李隆基曾任潞州别驾,在这里昌盛文教、研究戏剧,日后成为“梨园鼻祖”;“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其父任职上党铜醍,本人也曾客居潞州,留下许多故事,至今潞州区仍有祭祀韩愈的习俗;北宋文学家苏轼留下了“上党从来天下脊”的千古名句。毛泽东曾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被太行、太岳环抱的上党盆地,2800平方公里的沃土良田孕育了最早的农业文明,养育了一代代勤劳质朴的上党儿女,形成了以炎帝、女娲为代表的始祖文化,以煤铁、瓷器、潞丝潞绸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以二仙信仰、崔府君信仰、李卫公信仰为代表的祭祀文化,以迎神赛社为特色的民俗文化等,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伟大的太行精神在长治发轫。70多年来,伟大的太行精神一直激励着老区人民奋勇前行,涌现出了李顺达、申纪兰等劳动模范。平顺人民为了走出大山,十五年如一日,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达1500多米的“太行天路”。壶关县是典型的干石山区,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全县干部群众搬走石头栽树、垒起石墙护林,修起了3500公里的森林防护墙,被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世界最长的森林防护墙。
着力于加强太行风光游览景点规划和建设,长治市将实施A级旅游景区扩量提质工程、太行山水千里画廊工程、地质公园提质工程等中国太行风光揽胜处品牌系列工程,全面展示太行山水之美,生动讲好太行山上的故事,唱响俯瞰众山、气壮山河的“中国太行风光揽胜处”品牌。
唱响“中国康养福地”品牌
康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走进长治,就走进了人间仙居、洞天福地,在这里,可以畅享冬温夏爽、静心颐养安康。
长治是避暑胜地,平均海拔1000米,正处在负氧离子富集层;森林覆盖率26.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处“黄金人居带”北纬36至37度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最高气温22.5℃,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平均湿度61%,与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20℃—28℃)、湿度(45%—65%)、海拔(500—2000米)高度吻合,特别适合避暑度夏、养生休闲。每到6月份,河北、河南等周边省份的游客就会来到这里避暑休养,许许多多的人则选择了在长治居住和创业。
长治是小杂粮王国,盛产红枣、核桃、黑木耳等各类果蔬,沁州黄小米等太行杂粮声名远播,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我们的饮食结构是“主粮杂粮调剂、干饭稀饭结合、南北口味兼顾”,尤其适合老年人养生需求。长治是中医药之乡,拥有600多种野生中药材,连翘产量占全国近40%,党参是全国首个以地区命名的中药材。县县有中医院、乡乡有中医、村村种中药,信中医、用中药的理念深入人心。由此,长治市还成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示范市。
长治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有8所三甲医院、1万张床位、2000多名高级职称医技人员,总体实力位居全省第二,医疗资源辐射周边地市。
着力于加快建设一批度假区综合体和康养集聚区,长治市将实施休闲度假康养区工程、休闲康养极核区工程、中医药赋能工程等系列工程,全力唱响北方一流、国内著名的“中国康养福地”。
唱响“五大品牌”,推动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
以唱响“五大品牌”为抓手,长治市全力推动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在全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中干在先、做示范。
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上,长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把上党文化、红色文化、神话文化、中医药文化、侠义文化等长治特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龙头景区打造、旅游线路设计、宣传氛围营造等全过程,让人文元素和自然山水交相辉映,打造更有底蕴、独具文化魅力的文旅康养产品。同时,紧跟市场需求,推动“文旅+”“+文旅”,实现文旅与农业、体育、交通、城建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更多新型综合旅游产品。
在文旅和康养的融合上,长治顺应发展形势,围绕全市气候、生态、中医药等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一批森林康养、山地康养、温泉康养、文化康养、中医药康养、运动康养、乡村康养等多元化、多类型康养产品。
在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上,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农耕民俗、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康养度假村,为游客提供“来一日、住一夏、记一生”的候鸟式服务。特别是着力提高品质,通过打造精品民宿,建设书吧、露天影院、咖啡厅等休闲场所,配套体育健身设施,将丰富、舒适、便捷的城市生活空间平移至乡村,不断吸引更多中高端游客前来。同时,积极推动特色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延伸“旅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丰富和提升“旅游后备箱经济”,推动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在文旅康养与数字化的融合上,着力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数字化4个方面入手,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ARNR等数字技术,对文旅康养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为游客带来强烈、逼真的感官体验,“身临其境”亲近历史、感悟文化;积极培育和引进有经验、有技术的数字企业,为全市文旅康养产业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服务和业务支撑;在保护知识产权基础上,充分发掘数据资源,在采集、处理、使用、流通、交易等各环节释放其价值,助推文旅康养产业效益提升;逐步建立市域综合性智慧旅游指挥平台,整合文旅、交通、气象、市场、应急等各领域涉旅数据,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提升文旅康养领域综合治理水平。
着力于构建文旅康养深度融合的新格局,长治市以“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干在先做示范”为要求,依托当地文旅康养比较优势,加快文化旅游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长治实际,制定了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夯实责任,并通过推进以文化价值挖掘、文旅精品宣推、餐饮供给提质、特色购物供给、服务质量提升、节庆演艺促旅、全域环境优化、市场主体培育、营销推介突围九大行动,建立从组织领导到完善机制体制、加大政策支持、破解资金难题、引育专业人才五大保障体系,将长治市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居目的地。(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