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对标化机取“真经”
更新时间:2023-10-27 来源:潞安化工
“化机经验”作为潞安化工集团扎实推进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的成功实践样本,其勇于突破自我、善于创新求变,蕴含的理念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旺盛实践活力。连日来,高河能源深入学习价值创造一体化融合管理现场会精神,深耕“算账”文化,汲取“化机”经验,不断完善管理体系,聚焦价值创造核心,以特色创新和实际成效持续推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落实落地。
“T+4”管理机电“全系统”对标学习,是一次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现场教学”,更是一次寻宝取经、学思践悟的深度交流,学习“化机经验”的新理念新做法,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对标。
“我们通过现场观摩潞安化机的TPM管理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模式下实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成果,真正明白潞安化机管理理念的先进性,这是一次新理念的对标,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启发,汲取化机的成功经验,我们实施了‘T+4’机电管理新模式。”高河能源机电部部长张凯对于此次对标学习感触颇深。
对标新的理念,也就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维。高河能源所谓“T+4”机电管理新模式,即在借鉴潞安化机TPM管理的基础上,从责任划分、薪酬分配、工艺创新、设备提效四个方面着手,推行系统性的一体化融合工作。形成了“专人落实、多人协作、集中协调”的工作机制,实行以“工作量+责任心+创新”为基础指标、以“安全生产+劳动纪律+成本费用”为考核指标、以“完成率+提前率”为激励指标的薪酬分配体系,并坚持实用安全为主,自主开发探索修造工艺革新,结合系统环节不断改造优化,保障设备高性能运转。
带着问题去,学回经验来。高河能源“T+4”机电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实行,不仅仅是对标“化机经验”新理念新做法的产物,更是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检验成效的“试金石”,为守护设备管理维护的“大后方”提供了系统保障。
“三级维护”守好“责任田”
问题就是整改方向,差距就是精进空间。“在潞安化机进行的现场对标,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之旅,我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在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有力举措和务实作风,也深刻领悟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道理,在相关管理方面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高河能源运销部部长申勇提到现场对标的感悟时这样说,“他们真正把‘算账’文化当成一门功课,在边看边学边悟中,我看到他们坚持求生存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对标设备维护的“化机经验”,高河能源运销部受其启发,将设备、设施的预检预行工作放在首位,实行设备检修的“三级维护”。一级维护以各班组为主,日常维护保养给煤机等重要设备;二级维护由检修班工指导,生产班班组长组织,检修工、给煤机司机协同落实;三级维护以检修工为主,部分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由专业人员承担。
同时该部门重点加强给煤机、装载机、销售系统等设备设施的日常巡检,做到“三好四会”,即设备检修维护需做到管好、用好、修好的“三好”,设备操作工和维护工需做到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的“四会”,以降低设施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运销系统的销售效率,保证销售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一事一契”克服“拖延症”
多对标才能知不足,勤学习才能有进步。对标精益管理的“化机经验”,高河能源洗煤厂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学习潞安化机TPM管理,创新实施“一事一契”工作制度,在强化工作执行力、压实层级责任、提升精益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一事一契”工作制度由该厂领导牵头推行,每月由车间申请或分管厂长结合生产实际拟定“一事一契”项目,由相关责任车间同厂领导签订“一事一契”项目承包责任书,明确职责分工和推进节点,厂部职能组室进行跟踪落实,同时完善相应奖惩机制,由“分工资”到“挣工资”,调动起强大的工作执行力。
“之前现场存在疑难问题时,大家积极性都不高,一是人员参与少,没有思路碰撞,二是无领导牵头推进,感觉重视程度不够,就会导致工作拖延滞后”,高河能源洗煤厂主洗车间程晓光说。“一事一契”工作制度的推行,一方面突破了原有从上向下进行工作安排、基层单兵作战的简单管理方式,实现了所有人员有责任、有担子,增强了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强化了管理人员带头干实事的工作劲头,加快了解决各类疑难问题的工作进度,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标学习“化机经验”的道路上,唯有运用科学方法,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才能把精益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局面。下一步,高河能源将持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取“真经”,努力把学习经验转化为实际成果运用,引他山之石,助“强己”之势,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聚力推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创造性落实、创新性发展。
(程浩 连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