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美食 > 都市美食

深秋的甜蜜柿业

更新时间:2024-09-10     来源:山西晚报

/
/
  霜降时节吃柿子,此时正是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街头水果摊上少不了其身影。橙红色的柿子凌霜而食恰合时令。
  在水果家族中,有五大“豪门”——苹果、葡萄、柑橘、香蕉、柿子,称霸市场。这五大豪门中,柿子近年来相对落寞一些,但是跟其它四大豪门相比较,可唯有柿子才是生于华夏长于华夏的本土品种。
  柿子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中的栽培史已经有三千多年。但是化石界在中国发现的柿叶化石已经有250万年之久。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了柿饼和柿核,可见柿树栽培和食用柿子在中国的历史非常久远。
  在全世界,我国柿子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最大的,分别占世界柿子种植面积的90%和世界柿子产量的80%以上。据植物学家考证,我国的柿子品种有800多个,占全球柿子种子资源的80%,单单从颜色上区分就有红柿子、黄柿子、青柿子、黑柿子等。
  城里的年轻人对柿子成熟时挂满枝头的场景是没啥感觉的,但是那些年纪大一些的老人和生活于乡野中的人们,对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的画面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秋风横扫枝头,万物凋敝之时,枝头还有火红的柿子傲然悬于枝头时,犹如心中一团不灭的火焰,生活因此而变得甜蜜。
  南北朝时期的梁简文帝在《谢东官赐柿启》里写道:“悬霜照采,凌冬挺润,甘清玉露,味重金液,虽复安邑秋献灵关晚实,无以匹此,嘉名方兹擅美”。简文帝成了柿子的死忠粉,认为晚秋水果就没有能和柿子媲美的。简文帝提到的“安邑”,便是山西的夏县,可见山西人很早就会种柿子、吃柿子,而且还有非常好的柿子品种。直到如今,夏县祁家河一带依然盛产柿子,想来应该与当年简文帝时代所食用的柿子并未二样。
  世人皆知,刚从枝头摘下的柿子口感苦涩,是无法入口的,要经过一些手段处理才能好吃,或者是要很有耐心地等待它慢慢变软,变香甜。为了更早地享受到柿子的美味,人们发现了一些给柿子脱涩的方法。
  同样是在南北朝时期,这种给柿子脱涩的方法就已经被人们掌握了。北魏时期《齐民要术》中记载:“柿熟时取之,以灰汁燥再三,令汁绝,著(置)器中可食”。用此法将柿子脱涩后,风味颇佳。
  唐宋时期,柿树进入了规模栽植期。人们对柿子的优点,了解越来越清楚。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总结:“柿有七绝,一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元明清时代,柿子一度由水果变为粮食,更被称为“铁杆庄稼”。明代北方山区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用柿果及柿饼,代粮充饥。明成祖朱棣盛赞柿子:“丕济凶荒,功超金石”。传说,因为柿子有如此赈灾济民的价值,还曾被朱元璋册封过。明人张定的《在田录》说朱元璋未发迹时,饿了两天,见有一树,霜柿正熟,取食之。吃了十枚才饱。多年后,朱元璋攻打采石,途中路过,再次见到这棵柿子树,便下马,将身上红袍披在树上,说:“封尔为凌霜侯。”故事的真实程度且不做深究,倒是能从这样的故事里知道柿子当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一条史料曾记载,清光绪1878年,“晋省大饥,黎城县民赖柿糠全活,无一饿毙者”。
  柿子可做水果,又可代粮食。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情况还存在。
  柿子可煎饼、可炸糕、可做酱、可酿酒、可晾醋……在长期食用中,人们对柿子的吃法做了各种开发。虽然如今市场上食物极大丰富,但是不妨在周末时自己动手,做些用柿子加工的食物,在这个深秋里给自己增加一份独特的甜蜜味道。
  今儿给大家推荐一款柿子做的油饼,简单易学,味道也十分甜糯。
  将柿子洗净去皮,放入容器中捣成泥,或者用搅拌机打均匀,将面粉放入柿子泥中,不断地搅拌均匀,直到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面团要尽量软和一些,这样做出来的柿饼口感更软糯。和好面之后,静置15分钟左右,切成适当大小的小面剂子,与包饺子包子一般,捏成剂子。取适量豆沙馅放入其中,像包包子一样将口收紧、压扁。平底煎锅里放适量的油,小火加热,将做好的柿子饼放入,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煎好的柿子饼最好用厨房纸吸去多余的油分,这样吃更健康。
  这种柿饼糕的馅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口感填入,果仁馅、芝麻馅、红糖馅、水果馅都可以,脑洞大开的不妨包些当下流行的榴莲馅也未尝不可。
  享受美食的乐趣其实不止在于享受其味道,还在于花样百出的制作过程中。(李雅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投稿邮箱:sjdskx@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