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美食 > 都市美食

夏食生姜

更新时间:2024-06-13     来源:山西晚报

/
/
/
  我国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炎夏之时,尤其是三伏天,人们喜欢吃以生姜烹制的菜肴,以开胃口,助健康。
  姜,亦称生姜,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原产东南亚,我国自古就有栽培,古书《礼记》中有“植梨姜桂”。《论语》中有“不撤姜食”;《史记》中有“千畦姜韭,其人与千户侯等厅”;《吕氏春秋》中有“和人美者,阳朴之姜”;《齐民要术》中有“种姜”一节。明代高启撰有咏《姜》诗:“濯濯仙人指,红膄出土柔。欲知投老味,封邑已糟丘”。
  姜经历代种植,在我国产生了不少著名品种,如湖北来凤县的凤头生姜,无筋脆嫩,香味清纯;湖南茶陵县的茶陵姜,块大芽壮,气香味醇;四川沐川县的白姜,根茎肥大,肉白细嫩;山东莱芜生姜,皮薄丝少,味辣香浓;安徽铜陵白姜,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江西柴桑区的黄老门生姜,味道鲜辣,回味悠长,耐贮藏;浙江嘉兴南湖区的新丰生姜,嫩姜质脆嫩,味鲜美。老姜质坚实,辣味足;福建的红芽姜,芽淡红色,肉蜡黄色,纤维少,风味佳。
  姜为我国名特蔬菜之一,其入馔历史悠久,《礼记·檀弓》载:“食肉饮酒,必有草本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杨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宋代《太平御览》引《岭表录异》载:“(姜)以盐藏、曝干,煎汤之极,能治冷气。”姜的根茎肥大,其供食用的部分为不规则块状,呈灰白或黄色,味辛辣。姜按用途和收获季节不同而有老嫩之分。嫩姜一般含水量较大,纤维少辛辣味淡薄,除作调味品外,尚可炒食、做糖姜等。老姜含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用作调味品。
  姜在烹饪中多作蔬菜、香辛料用。用于烹饪时,老姜质地老而有渣,味较辣,多用于矫味、调味,其在辣中能大显其能,无论熬、炖、炒畜禽肉,或凉拌海鲜、蔬菜,只要撒入少许姜末,味道更加鲜美、可口,还可祛除一些肉类的腥膻杂味;嫩姜质地脆嫩,辣味较轻,多用作菜肴配料,或作腌酱原料。用嫩姜作配料时,常切成片、丝入馔。以嫩姜入馔的家常菜,如姜芽炒肉片、嫩姜炒鸡肉、嫩姜拌莴笋、嫩姜拌藕、嫩姜蒸蟹、嫩姜蒸鱿鱼、姜汁扁豆,等等,让人常啖不厌;以嫩姜调制的菜肴,在地方名菜中也占有一定席位,如广东菜中的“豉姜鸭”,味香浓郁,肥而不腻;福建菜中的“子姜炒鸭片”,风味诱人,营养丰富;川菜中的“紫姜羊肉丝”,色艳质嫩,味道鲜美;陕西汉中的“泡姜鸡”,辣而不冲,味美可口。此外,嫩姜还可加工成盐渍姜、糖渍姜、蜜饯等。
  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民间有“一片生姜,胜过丹方”“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一杯姜汤,老少健康”“上床萝卜下床姜”等之说。我国诸多名医善用姜治病,如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治病用姜成“癖”,在他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两部著作中都非常推崇姜,极尽治疗之功用。
  中医学认为,姜味辛、性温,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之功用,可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食疗本草》称其“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本草拾遗》说其“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别录》认为其“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缪士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投稿邮箱:sjdskx@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