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的油剥糕
更新时间:2024-05-30 来源:山西晚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油剥糕是晋北地区妇孺皆知的乡村美食。
那时候能吃上一顿油剥糕,是村里孩子们心中企盼已久的大餐,必定是家里有了大事。记得母亲给我们吃油剥糕时,不是家中有人过生日,就是家里来了稀罕的客人,要不就是下乡干部来吃派饭。
母亲做油剥糕,手法熟练快捷,油剥糕色、香、味俱全,再配上一碗筋颤颤、白生生的豆腐烩粉条儿,那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佳肴了。这样的美食,令兄弟姊妹们胃蕾大开,吃得大块朵颐,是一顿非常快活的美食享受。
油剥糕的做法是,在蒸出高粱糕或是黍子糕后,趁热用铲子将糕裁切成厚约1.5厘米左右的糕片子,在糕片子上面抹上食用油,并撒上细盐面儿,放在慢火的铁锅上油剥(加热)。这有点儿像烙馅儿饼。随着锅温的升高,糕片子发出“嗞、嗞、嗞”的响声,细盐面儿也随着加热融化,慢慢地渗入糕片子内。就这样油剥完糕片子的一个面儿,用铲子将糕片子翻过来,继续油剥另一个面儿。此时,油剥糕的那种独有的纯香味儿,弥漫在室内,让人垂涎欲滴。出锅后的油剥糕,两面儿皆有一层酷似虎皮色的脆皮,外脆内糯,稍有一点儿咸味儿,吃起来真是妙不可言,好吃极了。
记得有一年的夏天,家住河北省阳原县的大姑父来家做客,母亲就是用油剥糕招待客人的。我们姊妹几个给母亲做帮手,提水、抱柴、看灶、拉风匣,母亲在锅口精心制作油剥糕。等饭菜做好后,母亲先让父亲陪姑父吃饭,姑父边吃边说:“油剥糕,庄户人的上等饭,真是好吃呀。”姑父三下五除二地快速吃了两片油剥糕,喝了一碗水就说,我吃好了,快让孩子们上炕吃饭吧。可以看出,姑父显然没有吃饱,他是怕我们这些孩子吃不好这顿稀罕饭,所以提前放下筷子了。
此时的母亲也没有说什么,眼里流露出的是怜爱与慈祥。我们姊妹几个上炕就大口吃了起来。在那清素少油的日子里,香到骨子里的油剥糕,那真是人间最好的美食,我们个个都吃得撑肠拄腹。
父母亲离开我们已有20多年了,一次在妹妹家吃饭时,妹妹说:“你参加工作后,母亲经常念叨你爱吃油剥糕,并说等你回来一定给你做油剥糕吃……”(任学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