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 豆腐宴
更新时间:2024-04-22 来源:山西晚报
豆腐,在东方食材里最是素净寡淡。它清白方正,风味独特,成为中华美食文化的精神符号。
月是故乡明,豆腐是家乡味。在陕北,用桃花水点制而成榆林豆腐,听起来都觉得妙。“桃花水满街淌,豆腐白嫩又香。”在当地,几乎人人都能脱口吟出这句赞誉豆腐的民谣。那民谣里的桃花水究竟何处寻得?原来,陕西省榆林市北城的山脚下有座普惠寺,寺中有一个磨盘,一股清澈透明的泉水从磨盘中间的圆孔汩汩涌淌而出,因泉水清凉甘甜惠及芸芸众生,故名普惠泉。据说,女人喝了此水,肤色白嫩,面如凝脂,灿若桃花,极尽健美。久而久之,这泉水又被人们约定俗成地称为桃花水。由于榆林北是一片沙漠,桃花水历经沙层所形成自然渗流过滤,早已是无色无味,成了天然矿泉水。
陕北人爱吃豆腐那是出了名的,炖羊肉要放豆腐,炖粉条也要加块豆腐,豆腐宴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味佳肴。相传明代正德年间,初到榆林巡视的明武宗朱厚照食此豆腐,大加称赞,并将榆林豆腐的美誉带回京城。尔后又有清帝康熙巡游榆林,食毕名厨精做的豆腐宴,龙颜大悦,赞不绝口。尤其是“豆腐烩菠菜”深得康熙喜爱,食后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从古至今,爱吃豆腐的陕北人,对豆腐的品质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正宗的榆林豆腐要求做到:皮细腰嫩,软中带韧,有骨有肉,齿唇留香。陕西榆林豆腐之所以其口味独特,令人称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桃花水,还有那上好的本地黑豆,最关键的还是看制作技艺。要做出一块有骨有肉的榆林豆腐,需要经过炕晒、脱皮、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压制等八道工序,其中点浆就是榆林豆腐独特的一道工序。与其他地方采用卤水和石膏点豆腐不同,榆林豆腐采用过的是酸浆点豆腐。人们把制作豆腐时沥出来的汁,放在适宜的温度下,通过乳酸菌的神奇化学反应,形成天然的酸浆。上一锅的豆腐汁,就是下一锅豆腐的酸浆。这种朴素的酸浆留存办法,也是陕北豆腐坊里不外传但人人知晓的祖传之谜。正如老一辈人所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将寻常之物,做出柔情味道,考验的不止技法,更有心法。一锅热豆腐在时光的沉淀下出炉了,“打开布包是黄的,整块豆腐是活的,刀子一划是利的,茬口表面是细的,抓在手里是绵的,吃在口里是嫩的,煮在锅里是韧的,油炸出来是虚的。”从豆腐坊到厨房再到餐桌,用不了多久,惊艳四座的豆腐宴登场了。海参烧豆腐、鸡抛豆腐、沙芥溜豆腐、荷花双味豆腐丁、菱角豆腐、香菇百花豆腐、炸豆奶、糖醋三丝豆腐卷、水煮豆腐、砂锅豆腐、龙眼豆腐、羊肉焖豆腐、菠菜烩豆腐、西湖豆腐羹……一桌好菜,样样离不开豆腐,道道尽不相同。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香甜爽口,是舌尖上的饕餮盛宴,更是心尖上的珍馐美馔。
世间再寻常不过的一块豆腐和一眼泉水,却被陕北人传承演绎得无比生动。朴实无华的豆腐,正如陕北人一样,外在简单,内在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与情感。叫人忍不住称赞,桃花水,妙哉!豆腐宴,香哉!陕北人,慧哉!(徐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