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拾忆】大碗面:溢满舌尖的一抹幸福
更新时间:2024-03-27 来源:晋源发布
到四川,让你难忘的美食是龙抄手、担担面,还有麻婆豆腐、锅盔灌凉粉;到山东最让你难忘的的美食是大煎饼、临沂炒鸡,还有德州扒鸡、九转大肠、把子肉;到扬州最让你难忘的是扬州炒饭、鸭血粉丝汤,还有大煮干丝、镇江锅盖面;到了广东最让你难忘的美食有早茶点心、煲仔饭,还有白切鸡、潮汕牛肉丸;到南方眼里的北方,北方眼里的南方,九省通衢武汉,你才知道一个早上讲究吃面,中午讲究吃米的江城,有那么多风味饭菜,让你垂涎三尺,热干面、三鲜豆皮、鱼头泡饭、香卤肉;就连到了同属于黄土高坡的陕西,许多美食也让你垂涎三尺,羊肉泡馍、肉夹馍,还有臊子面、凉皮;到北京,最让你难忘的美食有炸酱面、卤煮火烧,还有北京烤鸭、豆汁儿、驴打滚。
可来了太原,最让你难忘的美食大概就是大碗饭,太原的大碗饭并不像现在南方,一说大碗饭就单指大米饭,在太原说吃饭了吗?吃了!什么饭?可米可面,并不是分得那么清楚。
酸中带甜,咸鲜微辣、香醇可口,太原风味饭菜仿佛就是品味着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厚重。
一碗大碗饭食材汇聚,口味割烹,是大师傅饱含匠心手工制作、经得起味蕾挑剔的饭菜,筋道滑溜,黏裹着蕴涵人生百态的调和、或酱汁、或汤料,搭配上适时而食的菜码、小咸菜,让你的味蕾享受不一样的愉悦。早上一碗,中午一碗,晚上再来一碗。在外来人眼里,好像太单调了,太原好像拿不出什么佳肴美馔。殊不知,热情好客,喜欢交朋友,注重礼节和人情往来的太原人还真是把这大碗面做的不一样,具有人情味了。
两大山脉之间,黄土沟壑上有源自大自然的馈赠,承载着丰富区域文化的金黄色小米,还有一处地理标识性、盛产大米的“北国江南”,痴恋着满载浓郁人间烟火气的大碗饭。《河东备录》记载“并、代人苦于嗜面”。太原大碗饭有米、面两种。面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有炒的、焖的、浇的干面类;有熬的、煮的、汆的汤饭类。就这些名字也让人眼花缭乱,你看切面、刀削面、揪片、剪刀面、拉面、一根面、饸饹、剔尖儿、擦尖儿、猫耳朵、扯面……干起来或擀、或切、或搓、或拉、或压、或擦、或剔、或流、或拨、或铲、或揪、或抿……;还有许多描述不出来的手法,再加上浇头、菜码和小配料。
米种类的粥儿、元宵、馏饭、油糕、糍粑、凉糕、割糕和大碗汤面相辅相成,形成独具特色风味风格。浇头菜大多稍微咸口一点,就是为了好拌大碗饭吃,这也是为什么说北方口味重的原因。一碗面集主食、副食,腥荤、蔬素于一碗之内,边吃边添加,各随其便,亦不必拘于饮食礼仪,饭间也费时不多,在太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其精细、其创意、其手法,令人叹为观止。老舍先生在吃了面食后,留下名句“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南菜专家宋宪章在品尝太原面食后欣然而题:“天下面食数太原,山珍海味难比鲜,味压神州南北地,舌上泾渭天上天”。
不同风味的大碗面,有着不同的故事和味道。从劲道十足的绿豆擀面臊子面到汤汁浓郁的炝锅面,从鲜美可口的猪羊杂割面到醇厚鲜美的打卤面,从饱含敬畏心的牺汤到赋予文化内涵的桃花面,从口感丰富多样,清新的蔬菜、鲜咸的酱汁和醇厚的面条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焖面到汤汁浓郁香醇,辣味适中,烟火气十足的浇肉面。每一种大碗面都是独特的风味,让你开始美食之旅。同时,搭配上新鲜烹制风味菜肴和调味料的大碗面,过油肉面、大烩菜面、以及豆腐面,仿佛浓缩了人间的至味。每一根面条都富有弹性,每一口都吸附着浓郁的酱料,释放出令人垂涎的香气,让你的味蕾有回味无穷的愉悦。
说到大碗饭的由来,似乎就与祭祀挂钩,碗字没有甲骨文写法,从金文开始,上部分左边是祭祀用的肉块,右边是被祭祀的人形。此字读作yuàn,是请被祭祀人吃饭的意思。下面是“金”,也有“皿”的,通过汉字源流冥冥中能感受到上古人类创造“碗”的深意。
北京朝阳区观复博物馆里五代、宋、元、明、清几个时期碗的藏品,时间跨度达1000多年。整体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精致,碗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容器,大碗面包含了很多内容。尤其到了我国饮食文化最为丰富的清朝时期,《满文老档》记载:天命八年五月,清太祖努尔哈赤制定的贵族筵宴菜单里就有大碗面特色风味饭菜:大肉汤配面食。
不难看出,时移世易,朝代更迭,民族的交融,不仅是文化、经济的交融,更是民俗、民风的交融、融合,尤其是餐饮业的交融、融合,让本来就有点片面“南米北面”的说法有点牵强。
据报道,兰州拉面火到国外,就连在美国很火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也是借鉴兰州牛肉面的做法加以精心改良,并注册成“李先生”了。不得不承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加快了区域文化的交流频率,国内外、南北方不同的餐饮习惯,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改良、融合、借鉴、互补、吸收。
笔者曾在杭州听到这样的说法,到了杭州没吃“江南面王”奎元馆的虾爆鳝面,就等于白来。于是特意来到西湖边的奎元馆解放路店,点了一份,价格58元,先是一惊,有点疼,不就是这大碗面吗?然后就是满满的期待,当看到虾爆鳝面的那一刻,令我不禁瞠目结舌。脆口并不油腻的金黄色鳝鱼段吸收了足够的火候,与爽口的虾仁,配上筋道的圆压面条,一口咬下去,带给你的美妙口感。调味恰到好处,使得这碗面食既有创新的惊喜,也保留了经典的底蕴。说实话圆压面条和太原的面就根本不是一回事,但这大碗面的浇头,如此精细,独到之处实在让人脸红。
而现在的太原市场了?大家比谁都清楚,不再把祖宗传承下来大碗饭往精细里做,认为上不了台面,甚至为了节省成本,极力寻求用机器代替人工制作面食。
静下心来想想舶来品面食,太原风味饭菜在发展的问题上是不是走得太快了,是不是需要停下来,等等落在后面的灵魂。
目前刀削面大碗面有两大流派,太原刀削面与大同勾刀面,两者都是山西面中佼佼者,也是大碗面最常见的主角,省内把刀削面与大把拉面、剔尖、刀拨面并称山西四大面食,国内也把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四川担担面、武汉热干面并称中国五大面食名品。中间厚,两边薄,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的刀削面,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里面的肉看起来无味,但是吃起来却是最香的。但刀削面的灵魂还需要被一味调料唤醒,才能让人吃得酣畅淋漓,那就是用陈醋割烹的醋调和,那是太原大碗面的绝配。
还有那碗猪肉大米饭、过油肉大米饭、牺汤泡大米,七蒸不烂的米饭软糯可口,粒粒香醇,每一口都让你回味无穷。菜品的搭配也相得益彰,营养均衡,让人吃得意犹未尽。
要想吃出大碗饭的味道,最好是空腹,最好不要点菜。如果是七碟子八碗上了以后,就吃不出大碗面的感觉,味道也会少了许多。来一碗大碗面,不管是那种口感的拌面,味道醇香的大碗饭,还是汤汤水水的汤面。几滴老陈醋,二瓣蒜,那个滋味,可以说天下无匹。繁华易得,素心难寻,一份大碗饭已胜人间无数。
太原大碗饭的独到之处,就是面食劲道而不硬,滑而不糯;米饭性软而韧,味香而甜;浇头厚实而不腻,香气扑鼻,回味无穷,让人吃得津津有味。这碗饭,并不仅仅是一大碗饭,它更是大师傅的一份心意和情感的寄托。色、香、味、与搭配,都体现了厨师对美食的热爱和对食材的敬畏。那碗热气腾腾的大碗饭菜,简单而美味,是溢满舌尖的幸福。
一份大碗饭,还是一种乡愁。是质朴厚道、热情好客太原人独特的味道,它散发出诱人的味道,展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太原魅力。(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