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脱氢乙酸钠”面包还能吃吗
更新时间:2024-11-26 来源:新华网
市场信息报讯 近期,面包、糕点中普遍存在的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因安全性相关话题引发网友担忧。
根据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自2025年2月8日起,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将在我国迎来大范围禁用,彻底退出“面包圈”。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从添加剂种类具体来说,脱氢乙酸钠是低毒高效的广谱性防腐剂。对霉菌、酵母菌、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较于苯甲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等一般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的防腐剂,脱氢乙酸钠适用范围宽泛得多,抑菌效果受酸碱度的影响较小,pH值在4至8的范围内都比较强。因为价格低廉,被广泛运用在食品领域。有着高含水量、质地松软属性的面包、糕点等烘焙食品是细菌理想的“温床”,商家为了延长产品保质期,通常会添加脱氢乙酸钠。
自从1998年脱氢乙酸钠被列入食品添加剂名单中以来,该成分已在国标中沿用26年。但随着“新国标”的发布,我国对其使用范围与用量均做出更严格的限制。烘焙产品近年来消费量明显增多,当一种食物的消费量由少变多时,要考虑其中某种食品添加剂累积之后会不会超过安全限值。
因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脱氢乙酸钠进行了毒理学评价,认为脱氢乙酸钠经口暴露在一定剂量下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中删除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等食品中的使用规定,同时降低了它在腌渍的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由原先的1克/千克调整为0.3克/千克,这些都是依据毒理学数据进行的正常的标准调整。
“新国标”的调整不代表之前的研究不充分或乱用,反而是科学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保护,也体现了我国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慎重态度。
无论是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标准,还是即将实施的“新国标”,对于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评估。只要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合规添加脱氢乙酸钠,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减少食品浪费,保障食品安全。按照“新国标”中合规使用的防腐剂都是安全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