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健康 > 都市健康

山西娄烦:搅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更新时间:2023-03-10     来源:中宏网山西、太原市卫健委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在推进建设“晋西北区域医疗中心”的过程中,娄烦县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依托“漫山遍野的草芥,发现和开辟出娄烦的另一幅宿命”,奋力书写健康娄烦、绿色娄烦的华美篇章。

一个“卖药的摊子”,这是娄烦县中医院过去留给人的直观印象。

“中医院始建于1983年,但一直没有成长起来”,据娄烦县中医院院长景顺丽描述,“理顺编制以后,全单位只有7个人,中医院曾经甚至被城关镇卫生院吞并”。没有固定场所、医技人员短缺、经营每况愈下……中医院一度濒临倒闭。

搬迁改造中医院,是娄烦县委、县政府挽狂澜于既倒的一项重要民生举措。

“创造一切条件,提供一切便利,不添一丝麻烦,不拖一点后腿”是娄烦县委书记李树忠为推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表的决心。2021年12月,娄烦县中医院搬迁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娄烦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近2000余万元,把县人民医院旧址作为县中医院的主阵地来打造。

学习经验,掇菁撷华;调研考察,整体规划。2022年8月9日,娄烦县中医院新址落成,新院建筑面积从202.5平方米扩展到8000余平方米。突出中医药特色,发展

院长助理郭云仙介绍,新院建成后,中医院业务不断拓展,开设内、外、妇、儿、中医、针灸理疗、推拿、药浴、牵引、康复理疗等多个科室。同时购入干式多功能水疗床、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等多种设备。

/

办院之初,面对坐诊专家奇缺的困境,景顺丽遍访县域民间名老中医,三顾茅庐,礼贤接士,聘用5名民间老中医回院坐诊。

针对县内老年人多、脑病患者多和脾胃病多发的实际,中医院重点建立了脑病科和脾胃病科。同时,聘任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娄烦籍著名脑病科(神经内科)专家王爱梅教授为中医院名誉院长,为娄烦中医药事业把脉问诊、解蔽祛苛。

通过科室建设、人才引进,娄烦县中医院从“一潭死水”蜕变为“一池春水”。如今的中医院,已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慰:门诊量显著提升、单位规模迅速壮大、业务收入稳中有进。

不仅如此,娄烦县中医院还建成了太原市首家中药材标本馆。

/

娄烦地处高海拔山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水质富硒含量高,得天独厚的地理水文条件为优质的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摇篮。娄烦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向山川草木“寻医问药”。

从美声远播的板蓝根,到无处不生的茵陈;从荡涤肠胃的大黄,到定心止悸的远志,娄烦县中医院返聘专家王四连带领团队叩问娄烦的山山水水,采集药材、阴干修整、制成标本……目前,已经发现娄烦40多个科的中草药400多种,制成腊叶标本4000余份。

在基层,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很受百姓欢迎。截至目前,娄烦县在全县8个卫生院全部设立了中医馆,不断提升基层中医疾病诊疗、治未病和特色康复服务能力。

薛文治是山西省临县人,2011年,他通过山西省职业医师考试来到米峪镇乡卫生院。通过化裁通变中医古籍经方,薛文治治好了失语症、牛皮癣等疑难杂症患者。他说:“我对中医非常有信心”。

/

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薛文治常与卫生院副院长程小林亲身试药尝草、探讨沉疴宿疾。在这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薛文治说,“我非常热爱这里,米峪镇乡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米峪镇乡卫生院院长段旭忠表示:“在做到以中医特色立院的基础上,卫生院将进一步加强中医科建设,发展针灸科、理疗科,配备理疗器械、康复仪器等,重点对接急性病人康复治疗”。

同时,卫生院会继续对村医开展一定的培训,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让中医走进农村,服务农村。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偏远山区医疗条件,娄烦县采取“集中与分散、固定与流动、常规与应急”三结合方式,组建由县、乡、村医务人员联合的服务队,为偏远山村老人、贫困慢病患者等群体提供基本医疗、健教宣传等服务,解决偏远山村缺医少药的实际困难。

在打造“晋西北区域医疗中心”的征途上,中医将同西医一道,成为娄烦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体两翼,为全面建设健康娄烦,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投稿邮箱:sjdskx@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