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荣:“穿针引线”织密群众健康网
更新时间:2023-02-20 来源:中宏网、运城市卫健委
2017年4月,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启动山西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试点县、示范县建设任务。5年来,万荣县医疗集团成为县域医共体模范、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单位、中国-世卫组织项目“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单位……诸多头衔与荣誉加身的同时也在拷问着万荣,如何推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织密兜牢36万人口的生命健康底线。
“共”字穿针:打造山西医改“万荣经验”
走进闫景村卫生室小院,古朴雅致的门头与雕刻精美的楹联相得益彰,院内留观室、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一应俱全。
卫生室的医生杨耀堂与杨晓斌是上阵父子兵。父亲杨耀堂躬耕行医40余年,杨晓斌从小耳濡目染,从山西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回乡接续了薪火。
从基本医疗到公卫服务,杨氏父子托住了闫景村村民生命健康的“底”。
这是万荣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2017年,万荣县成为山西医改的“排头兵”,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就此展开。通过“三级联创”,万荣县构建起“县级医院专科领衔、乡镇卫生院特色立院、村级卫生室服务托底”的医疗体系。
在距离万荣县城60公里的荣河镇,一所综合性医院正在辐射周边村镇的10万余人群。据万荣县卫体局局长李明凯介绍:“全县‘一院一品’的特色卫生院打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李明凯表示:“荣河镇靠近黄河滩,距离县城较远,百姓就医不方便。因此,县医疗集团抽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医生长期驻扎,就地打造一所综合性医院,方便周边群众就医。”
过去,各医疗机构之间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现象明显。医共体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县医院向上连接国家、省、市“三根天线”,向下打通乡、村、家庭医生“三个环节”。层级壁垒的打通使得万荣县实现了“头疼脑热不出村、小病小恙不出乡、一般病症不出县、大病重病少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
柴丰超是万荣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每周四,他都会去汉薛镇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柴丰超说:“县人民医院会根据乡镇卫生院对专业医生的不同需求,下派不同科室的主治医师进行对口帮扶,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在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上,万荣县医疗集团与省内外知名三级甲等医院对接,通过医联体龙头带动、远程会诊资源下沉等手段,县级医院可治疗病种增加到629种,急性肺栓塞等部分疑难病症也实现了不出县诊治。
同时,万荣县医疗集团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针对农村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致死率较高的情况,在院前急救领域下功夫。利用5G信息化手段,将急救车上的心电监护仪、超声、呼吸机、血气仪等医疗设备系统接入到监控中心和急救室。在万荣县人民医院急救室的电子屏幕上,每台救护车的出车情况、救护车内患者的生命体征一目了然,院内医生可对急救车抢救病人的全流程进行监控和指导,第一时间帮助进行病人诊断并制订抢救方案。
多维引线:构筑医药发展“四梁八柱”
万荣是中医药大县,全县不仅柴胡、黄芩、丹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大,还拥有华康、朗致、万辉、神农等现代化中药企业。
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万荣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万荣县建设中医药强县实施方案》,打造集“种、储、药、医、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和中医康复诊疗室,配备的中药饮片达到300种以上,中成药100余种,70%以上的村卫生室都能开展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部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技术。
万荣县还有着深厚的传统中医学土壤。先秦时期,神医扁鹊运用推拿等疗法抢救虢国太子。如今,扁鹊推拿针灸医术在河东民间依旧广为流传。
万荣县中医院小儿推拿室里,8岁的小朋友董庭言由于脾胃比较虚弱,正在接受推拿治疗。点、弹、拨、按、拍,作用之间,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据小朋友的母亲介绍:“三个疗程下来,小朋友吃饭改善了很多,脾气也变得柔顺了”。
人才引进是万荣县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又一条“线”。
裴振锋是万荣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同时也是运城脐针第一人。2010年,裴振锋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多地拜师学艺后,他把易经里的八卦理论、阴阳学说理论、五行学说理论、天干地支及运气学说理论运用到脐部,以一枚小小银针,在脐部八个方位演绎出无数个针法配伍,调动人体先天之气,治疗各类疾患。
据中医院院长陈俊青介绍:“研究生引进可以直接走绿色通道,进入后待遇、编制等问题全部落实。同时,医院不让人才发展受限,只要有想法、有需求,院方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医生谋其学、施其术”。
如果说医术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硬件,那么医德医风便是医疗事业发展的软件。
在贾村卫生院门诊处写有一副“愿天下皆无病痛 乐杏林空有良医”的对联。万荣县贾村卫生院院长王建刚表示,贾村卫生院以服务百姓为理念,坚持文化立院、服务强院。他要求所有医务人员知廉耻,树情操;讲医德,精医技。
王建刚2019年来到贾村卫生院后,医院的管理从粗犷逐步走向细腻,医术发展与医德建设齐头并进。“要不断提高患者就诊质量,把对病人的健康关怀放在首位”,王建刚说,3年来,医院收入虽然少了,但口碑效应带动门诊人数上升,患者看病的费用也减少了。
“五小”织网:培育全民健康良好风尚
万荣县以“五小”健康促进行动为抓手,利用23个健康小屋、223个健康小院、207个“村村响”喇叭、健康教育讲堂、19支医疗“小分队”,广泛开展了形式活泼、内涵丰富的健康教育,持续提升全县人民的健康素养。
“平常精力充沛嘛”“是否容易疲乏”……人民公园健康小屋内,万荣县中医院中医医生李科正在使用心血管功能测试仪为前来咨询的老人提供服务。
据了解,万荣县全县共设有健康小屋23个,设立在县城、乡镇卫生院和村级主要活动场所。
万荣县中医院副院长屈艳芳介绍道:“人民公园健康小屋自2021年5月份开始运行,小屋内设有氧气包、自动体外除颤器、中医体质辨识仪、心血管功能测试仪等设施。附近居民可以进行自检自测,小屋内的医务人员会根据检测结果提供早期诊断及健康宣教指导。同时,健康小屋每天早上7点到9点,下午6点半到8点半会举行义诊活动,由县中医院承担此项功能。”
58岁的杜青苗家住人民公园附近,平时血压有点高,因此定期到小屋监测血压。她说:“健康小屋设置得很好,为群众提供了很多便利。”
皇甫乡胡村以卫生室小院为中心建设了健康小院,利用农闲和晨晚时间,组织村民开展多项健身文体活动。小院内,红色绸缎迎风翩跹,跳舞的阿姨们聚拢、分散、回绕……身姿绰约,舞步轻摇。
胡村的健康小讲堂设置在村委会会议室。截至目前,全村已累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25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300余份。村里还组织建立了慢性病管理微信群,发布用药规范、饮食建议等健康提示。
除此之外,村里的健康小喇叭每天会在特定时间段进行健康知识宣讲,通过快板、歌曲等村民喜闻乐道的形式传播疾病防治、医保政策等医疗知识。同时,由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组成的健康小分队定期入户随访行动不便患者,组织义诊咨询,使村民广泛受益。
通过“五小”健康促进活动,村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大幅提升,健康观念逐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改善,真正实现了“小阵地”托起“大服务”,“小院落”搭起“大平台”,“小喇叭”奏响“大合唱”,“小讲堂”凝成“大合力”,“小分队”激发“大能量”。(记者:李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