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看竹简上的经典
更新时间:2019-05-19 来源:
该书是对郭店竹简相关研究的一次系统总结,作者广泛搜集材料,梳理取舍各家意见,从郭店一号墓的年代与墓主问题、形制特点与古书体例、编连与拼和研究、郭店竹简文字研究、文献对比研究五个方面对郭店竹简文本研究情况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回顾。既体现了郭店竹简研究的精义,也完整展现出学术研究发展的脉络。
写在竹简上的古书,历史上有两次十分重要的发现。一是孔壁竹书。《汉书·艺文志》记载,武帝末年,藩王鲁恭王刘余拆毁孔子旧宅来扩建其宫室,在孔氏墙壁中发现了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数十篇,皆以战国古文字书写;一是汲冢竹书。《晋书·武帝纪》《晋书·束皙传》记载,西晋武帝时,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了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魏国诸侯王墓,官府发现介入后,从墓里整整拉出来十车竹简,其中包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珍贵典籍。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考古的发展,简帛古书屡有发现,如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武威汉简、马王堆帛书等,但时代多为汉代,大宗的战国竹书并未发现。因此,我们在艳羡古人之余不免多了一份期待。
1993年10月,考古工作人员在对湖北荆门市沙洋区郭店一号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时,在槨室头箱发现战国竹简800多枚,有字简731枚,内容皆为古书,包括《老子》《缁衣》等先秦典籍13种18篇,以儒、道两派学说为主。郭店竹简出土距今已有二十余年,在此期间海内外学者掀起了简帛研究的热潮,至今仍洪流奔涌、波澜壮阔。据不完全统计,与郭店竹书直接相关的论文已逾千篇,专著已超过百种。对数量如此众多的学术成果进行回顾总结,无疑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迫切的。刘传宾先生《郭店竹简文本研究综论》一书(下文简称《综论》),正是这样一部适逢其时的学术著作。《综论》分绪论、正文、附录三个部分,全书将近九百页,共计67万余字。《综论》作者用墨如泼,细致而全面地对郭店竹书文本研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论。
《综论》一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全书整体框架结构安排有当,以郭店竹书的发现为开端,递次介绍相关墓葬的时代、简牍形制、文字释读等问题,最后全面揭示郭店竹书在文献校读方面的价值。各部分内容层层深入、互为表里,彼此构成了结构紧致的有机整体。《综论》一书所论及的问题大多为学术热点问题,作者在详细梳理已有意见时,或引证新的学术意见,或运用新见材料批驳、补正旧说,或提出新解,往往切中肯綮、新见迭出。如该书462页作者引证了大量古文字材料,对“釐”“李”等字的来源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分析讨论。
郭店一号墓墓主是谁?何以会随葬大批量的竹书?从墓葬规格和随葬品来看,当为“士”一级别。随葬品中有一件漆耳杯,上刻有四字,发掘者释读为“东宫之杯”,李学勤先生改释为“东宫之师”,“东宫”为太子居所,此喻指太子,“东宫之师”即太子的老师。联想到墓中随葬大批竹书的现象,这种意见遂得到很多学者赞同,有学者对这位太子老师的身份进行了推测,有陈良、环渊、慎到等多种意见,甚至有学者认为是屈原。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坚持发掘者的意见。两种观点是非正误,《综论》在第一章“郭店一号墓的年代与墓主”中,从字形入手,给出充分的论证说明。
《老子》的成书时代历来争论颇多,郭店竹书出土了战国时人抄写的《老子》甲、乙、丙三组,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老子》的最早版本。虽非完整本,但内容约占今本的三分之一,且篇章内容基本可与今本对应。因郭店一号墓年代在公元前四世纪左右,这为竹书《老子》抄写的下限,所以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末期的观点亦不攻自破了。裘锡圭先生根据郭店竹书《老子》断定,至晚在战国中期,已经有《老子》在社会上流传了,其成书年代很可能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或稍晚一些时候,下距郭店《老子》简的时代一百几十年。此外,关于《礼记》《尚书》等典籍的成书与真伪问题,郭店竹书也提供了线索,这些内容《综论》在第五章“郭店竹简与相关文献对比研究”中有详细讨论。
《综论》以郭店竹书为据,对学界争论已久的许多关键问题做了充分研究和讨论,是研读简帛古书、从事古文字学、出土文献学研究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也必将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