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夜话 > 都市夜话

太原“楼市三十六条”落地两周,市民加快出手,成交上涨明显

更新时间:2022-06-10     来源:山西日报新媒体

“现在买房还有折扣吗?”“不会涨价吧?”“好的房源还多吗?”……距离被称为太原“楼市36条”的新政落地,已经两周时间过去。6月8日,记者走访太原多个楼盘和中介发现,售楼处人流量激增,市场表现活跃,新政的作用正在显现。

5月23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布,新政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调整购房资格、贷款等政策,着力满足首套房刚性购房需求、改善性购房需求和保障人才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刚刚过去的5月,太原住宅市场供应面积20.69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89%;成交面积33.4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16%。6月22日,太原市10宗地将集中挂牌拍卖,总面积约为54.0844万平方米(约合811.27亩),总起始价为36.476亿元。这是时隔4个月后太原再迎土拍!

随着火热夏季的到来,太原楼市也正在升温。

购房者抓住机会加快出手

“自从老婆生了孩子,父母便来到太原帮忙照看。目前的房子是一间两居室,感觉空间太小,想买个大一点的新房,改善一下居住环境。”6月7日上午,在太原市东中环与南内环交叉口某楼盘外,市民小陈带着爱人一起来选购新房,他告诉记者,新政不仅在贷款比例方面进行了调整,契税方面也做出不少优惠,趁着这次新政出台,赶紧抓住机会买一套。

除了像小陈一样购买改善性住房的群体外,刚需性购房者也不在少数。空姐武女士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准备结婚,去年一直关注太原楼市,看到之前房价一路下探,始终对购房犹豫不决。太原“楼市36条”的出台,让武女士下定决心准备购房。

在小店区某售楼中心内的沙盘前,三五成群的购房者在沙盘前或驻足观看,或讨论户型。十来张会客圆桌旁,被购房者坐得满满当当。“我们楼盘还没有收到涨价的通知,但市内有些楼盘已经涨价。”该售楼中心的置业顾问小刘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前来看房的人是真多,之前都是电话邀约客户前来看房,现在光接待慕名前来的购房者都难以招架。最近的工作状态就是,线下接待量猛增,线上询价的信息忙到发不过来。”

/

商品房成交量明显上涨

据朗润智业市场负责人李彦霖介绍,经统计,省城5月住宅市场供应面积20.69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89%,同比下降79%;成交面积33.4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16%,同比下降58%;成交均价11002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同比下降7%。主力成交项目为太原诺德逸宸云著、招商时代主场、首开·华润紫雲府等。“5月受‘五一黄金周’等影响,另有‘新政’加持,供求量环比猛增,市场有所回暖。”李彦霖说。

从位置来看,小店区为市场的主力成交区域,太原楼市成交面积段集中在80-110平方米,单价段集中在8000-10000元/平方米。受碧桂园城市花园、融信时光之城等刚需项目低价成交影响,杏花岭区为六城区成交价格水平的底板;受阳光汾河湾等项目成交价格高的影响,晋源区为六城区成交价格水平的顶板。

太原东景庭院项目负责人刘霞告诉记者,新政出台后的一周,市场成交量直线上升。去年的5月份,太原的楼市还比较火爆,市场成交量还很充足。今年,在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的前提下,成交量端口实现了反超。这次新政出台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且太原楼市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不过,从其他城市的救市情况来看,都是新政出台当月的反馈不错,但越往后市场越疲软。太原楼市当前的回暖能不能持续,还需看三季度的市场表现。

据了解,5月,省城太原发放了33张商品房预售证。其中,小店区获得预售证最多,达20张;万柏林区获取10张预售证;杏花岭区获取预售证2张;尖草坪区获取1张预售证。涉及保利和光尘樾、龙城金茂府、太原星河湾、保利天悦等项目内部分楼栋。

二手房中介信心提升

“自从‘楼市36条’公布后,我们的业务就增多了,不是带客户选房就是在选房的路上。”据富力城某房屋中介负责人闫经理介绍,“‘楼市36’在人才、契税、首付比例等方面都做了相应调整,刚需性购房者在这几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此举也对畅通二手房交易流通渠道,为房产交易流通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新政”落地以来的客户咨询量、二手房挂牌量来看,二手房市场也正在活跃起来。“近来咨询电话明显增多。买家开始变得积极,主动联系询问房源。接下来,挂牌量肯定会有明显涨幅。”位于万柏林区的某房产中王经理介绍。

“新政”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新建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李彦霖表示,新政的实施对二手房市场的效果也会逐步显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购房者通过卖旧换新的方式购买改善型住房。同时,房源的增多对存量房和新房都会形成良性互动效应。

/

“楼市三十六条”是应势之策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今年4月29日,中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新政”的实施,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王秀燕分析,首先它有助于刺激有效需求、保证住房供应,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需求端表现在:通过系列政策红利来刺激居民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吸引外来人才和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消费人群;通过搭建新房、二手房畅通的流通机制,破解二手房交易难题,推动二手房和新房市场交易量;通过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管理,指导房地产企业合理确定销售价格来稳预期,提高老百姓的购买意愿。而供给端表现在:通过延长土地出让价款缴纳期限,优化城中村土地出让金支付方式、优化预售监管资金使用、支持已批未建项目指标调整、灵活处置商住比、优化营商环境等创新举措,有助于房企更好地参与地产开发,保证市场持续有效供应,保护购房者的权益。

其次,有助于租售并举,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公租房等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解决城市居民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和新进人才等群体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

第三,房企的流动性风险不长时间内将得到缓解,有助于房地产企业降低债务融资的成本和依赖度,消化债务和存量,实现良性循环。(记者:郭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2555    投稿邮箱:sjdsblfl@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