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夜话 > 都市夜话

临汾这个村又红又火,实力圈粉!

更新时间:2021-08-13     来源:临汾日报

吃上旅游饭 日子有奔头

永和县乾坤湾乡东征村很“红”!

这个黄土塬上的小村庄,不仅因为80多年前红军巧渡黄河、战略转移的一段红色历史而得名,近些年还因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而“圈粉”无数。

吃上红色旅游饭,幸福日子有奔头。如今,在传承着红色精神、赓续着红色基因的东征村,一位位村民的奋斗故事汇聚成一幅生动的“小康画卷”。

偏远山村 红色赋能

/

群山连绵,遍野披绿,一条旅游公路穿村而过。

走进东征村,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一盏盏灯笼喜庆红火,一处处雕塑述说革命往事,尤其是那青松翠柏掩映中的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不时有头戴八角帽、身着红军服的队伍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洗礼……

/

1936年5月,红军东征胜利回师西渡时,毛泽东主席曾在眼前这个小村庄路居,留下了许多红色遗迹。然而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东征村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贫困挥之难去。

2015年9月,省委组织部驻永和扶贫工作队创新扶贫路径,紧紧抓住红色旅游的发展机遇,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升级改造东征村闲置的土窑洞,以农户自家窑洞作为资产进行入股,将“资产”变“股权”,发展具有当地乡土特色的窑洞农家乐。

退休教师冯成俊是第一批响应号召的村民。不过,起初他和村民们一样将信将疑:“咱村这么偏僻,会有人来吗?”比之更为棘手的还有观念冲突。“家里怎么能装厕所,这不胡扯吗?!”面对卫生间改造要求,有着三四十年从教经历的冯成俊一时接受不了。好在村干部带着他们去了趟西安,参观归来便打消了顾虑。

当年,冯成俊家的三孔窑洞进行了升级改造,除一孔留作自住外,其余两孔用于接待游客。

/

走进他家的5号小院,青石砌墙、白灰滚窑。客房内,整洁的炕铺、古朴的家具,连同液晶电视、无线网络一应俱全,尤其是后侧的卫生间,洗手池、坐便器和淋浴花洒一样不少。

“2016年,正式运营的第一年,收入三四千元;2017年,收入达两万元……”冯成俊细数着农家乐的收入,心里美滋滋的,“自从村里搞起了红色旅游,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过上了好日子。”

“目前我们村一共升级改造了102户108孔窑洞,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乐,奔向了小康生活。”东征村党支部书记路东红介绍,村里的农家乐由村委会统一管理,所得收入由村委会与农户二八分成,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实现“双增收”。

/

事实上,由于红色旅游带动,东征村的面貌在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还实施了道路硬化、饮水保障等工程,实现了硬化路、动力电、自来水、互联网户户通,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象。

 吃旅游饭 发旅游财

“搞红色旅游,让人有奔头!”一脸憨厚的村民刘文生如是说。

前些年,由于家里人多地少,加之妻子冯取梅做了骨髓炎手术,家庭入不敷出,刘文生一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看到搞农家乐能挣钱,当年年底他就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盖起两间平房入了股。

农家乐不误农时。眼瞅着游客纷至沓来,肯吃苦的刘文生两口子总是想着法子赚钱。“我们试着在村里摆了个杂粮煎饼摊,光今年‘五一’假期就收入了1000多元。”刘文生说,家里还有6亩玉露香梨、4亩红富士苹果,去年国庆节期间摆摊卖苹果收入了2000多元。

刘文生还注意到,来东征村的人,除了研学旅行团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散客,而吃一顿农家饭是不少人的诉求。“咱村偏远,蔬菜、水果品种少,一些时新果蔬得从外面运,这就是商机!”于是,刘文生和冯取梅通过加盟拼多多平台的“多多买菜”,并在自家的3号院设立了取货点,代收快递包裹赚取抽成。“甭管来多少散客,只要提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就会准时送到这里……”正在理货的冯取梅乐呵呵地说。

/

提起现在的生活,刘文生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除了果树收入、包裹抽成,今年以来,农家乐已接待了四五十人住宿,收入有2000多元;他还是村里的护林员,一年有8000多元的工资;妻子冯取梅负责村中巷道的保洁,一年也有1.6万元的收入;此外,家里每年还能得到三四千元的退耕还林款……“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刘文生同样笑得合不拢嘴。

红色旅游的带动,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的内生动力,昔日贫瘠落后的小山村正在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热土。

“红色+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了东征村村民的持续增收致富。2016年,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占地47亩的采摘园,栽种玉露香梨、钙果、樱桃等水果,既丰富了游客旅游体验,又可带动13户村民通过出租土地、提供劳务、销售果品增收。今年5月下旬,2021年永和县第六届槐花节在东征村举行,一周时间里吸引了两万余名游客。

据路东红介绍,在红色旅游及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的扶持下,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453人,2017年就实现整村脱贫,目前贫困发生率为零。东征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山西省首批100家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强村富民 未来可期

/

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是一栋镶红青砖的新建二层小楼,可以同时容纳80人培训和就餐,也是东征村吸引机关团体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行党日活动的又一个载体。

省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李勇说:“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把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红军泉、英雄湾等革命遗址遗迹作为红色教育的大课堂,创新开展走一段红军东征路、听一堂东征革命史、看一部红色电影、向毛主席铜像敬献一束花、吃一顿追思革命红军饭、学唱一首红军东征歌、住一宿东征人家土窑洞等‘七个一’活动,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东征精神革命篇、建设篇和时代篇,推动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东征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

今年以来,借助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被评为山西省第一批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的优势,东征村先后接待了来自省、市、县500余人到此接受教育培训,接待游客4万余人,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农民户均增收4000余元。

80多年前,红军东征在这个小山村留下了光辉足迹。80多年后,东征村依靠党的好政策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带领村民们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又在谋划着一篇更大的文章。

李勇介绍,东征村将以建强村党组织为引领,以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目标,以“建设一村五区 打造美好东征”为思路,通过规划先行、科学论证、股份合作、专业运营等方式,充分挖掘东征红色历史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和黄河文化资源,将东征村打造为集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研学、民俗体验、休闲采摘等功能区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党员教育优选地、乾坤湾游中转地,从而把东征村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强村富民。

本月初,东征村入选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听闻这些利好消息,无论是冯成俊,还是刘文生,村民们都深信东征村的明天会更好。(文/图:记者 乔卫东 孙宗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2555    投稿邮箱:sjdsblfl@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