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夜话 > 都市夜话

七夕节:浪漫与传统交织的节日

更新时间:2024-08-09     来源:市场信息网

  2024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众多的传统的节日中,七夕节以独特的浪漫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和时间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描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逐渐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七夕节。
  古人把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七”又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之意。中国人讲究吉祥如意,视“七”为圆满。“七”还与“妻”谐音,因此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性相关的节日,相应的民俗活动富含女性气质。
七夕节的习俗
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广东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斗巧
  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祈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
储七夕水
  “七夕水”亦称“七月七水”,据说“七夕水”有神奇的功能,久储不变、可以治疗烫伤、去除疮毒等。
听悄悄话
  在浙江绍兴一些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女子,偷偷躲在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搭“香桥”
  在江苏宜兴等地,人们会搭制“香桥”,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相会。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习俗虽然逐渐淡化,但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在现代生活中,七夕节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仅仅是古人的浪漫传说,而是成为现代人表达爱意、增进情感的重要节日。无论是精心准备的礼物、浪漫的晚餐,还是简单的牵手漫步,都是对爱情最美好的诠释。(实习:裴佳琪 桑晓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投稿邮箱:sjdskx@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