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故事 > 都市故事

一个种粮大户的“三夏”时节

更新时间:2022-07-16     来源:山西日报

/

▲薛晓东在田里观察玉米生长情况

“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如今,这份期望正鼓舞着田间地头的农户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耕耘。

“这一场雨,可是解了干旱了,省了浇地钱和人工费。”7月14日,山西种粮大户薛晓东喜笑颜开。进入6月以后,在位于临汾市翼城县隆化镇的这片耕地上,就开启了一场收获与播种的田间接力。如今,一场及时雨,喂饱了正努力抽穗结荚的绿苗苗。

/

▲薛晓东镜头里的饱满麦穗

今年的“三夏”时节,薛晓东所负责的合作社经历了两场丰收。其中一场,来自小麦。“今年小麦收成很不错,旱地小麦一亩地800斤,水浇地里头种的小麦一亩有1300多斤。”受去年最强秋汛影响,薛晓东管理的300余亩耕地10月底才完成播种,比往年晚了整整一个节气,“在政府和专家的带领下,我们通过选用晚播小麦良种、加大播量、配方施肥等应对措施,才实现了晚播小麦促弱转壮。”同样是在翼城县,距离隆化镇不算太远的唐兴镇东关村,“耕播优化水肥精量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田实打实收亩产达855.13公斤,创山西省小麦最高单产纪录。这同样让薛晓东备受鼓舞。

麦收过后,薛晓东很快迎来第二场收获——耕地。这个盛夏,合作社以“保底+分红”的模式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300余亩土地,实现了更大规模的种植。“现在我们合作社有1800余亩耕地,土地资源整合之后,不仅可以用上无人机等效率更高的高科技农机,更重要的是,种植成本降下来了,收购价格上去了。”薛晓东心里时刻装着一本账,一分一厘都计算分明,“因为土地集中,农机不用来回跑,比如给普通农户耕一亩地60元,给我们合作社的报价就只需要50元。收购价每斤也能高两三分钱。规模一大了,这笔账可就有的算哩!”

农事一季连着一季,金黄的麦穗从田间谢幕,新一季播种又拉开了帷幕。今年,薛晓东在新流转来的部分耕地上做了新尝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播种,这一模式让同一片土地上,长出了两种绿苗苗。谈到新模式,薛晓东直言“最初有些犹豫”,担心套种模式影响玉米的亩产。

/

▲隆化镇大力推广玉米间作大豆种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我省今年推广的一项增产增效新技术。该技术在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基础上,改玉米、大豆单一作物种植为高低作物搭配间(套)作、改等行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充分发挥了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空间,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调整结构、轮作倒茬、提质增效等优势,可以实现一田双收、一技多用、粮豆轮作、用养结合。

在隆化镇,主要采用“4+3”玉米间作大豆种植模式,这样的套种方式,农户与合作社都是第一次尝试,动员起来也有着重重困难。“为了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我们镇在每亩200元的中央资金补贴基础上,再次向种植户每亩发放10元的农机种植补贴,保证了种植任务切切实实地转化为种植面积。”翼城县隆化镇常务副镇长刘帅介绍,除了真金白银的补贴之外,起兜底作用的保产险,也让农户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截至目前,隆化镇共完成玉米间作大豆种植任务4700亩,超额完成了县农业农村局下达的种植任务指标。而在翼城全县,有两万亩的复合种植任务。

薛晓东也在动员之下,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6月下旬,合作社600余亩土地上,机器轰鸣,泥土翻涌,两种种子裹入土壤,扎根、发芽、抽穗、结荚,玉米秧与大豆苗,高低错落,在田间交相起伏。“两种作物播种期、成熟期都一致,9月底就能收获。”薛晓东忙碌在田间地头,按着农时施肥、浇水、除草,在90天的精心呵护里等待下一场收获。(记者:刘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联系电话:0355-2112555    投稿邮箱:sjdsblfl@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