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向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迈进
更新时间:2022-02-16 来源:长治日报
“发挥区位优势,在内外联动上先行;强化项目带动,在产业转型上先行;推动生态修复,在绿色发展上先行;建强县城载体,在城乡融合上先行;赓续红色血脉,在真抓实干上先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林武对长治提出“五个先行”要求。
“勇挑重任,高质量建设晋东南城镇圈;争做标杆,高标准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创优特色,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省“两会”期间,林武书记再次对长治发展提出三点希望。
从“五个先行”到“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省委对长治发展给予更高期望。
这是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指引,亦是殷殷的嘱托、重大的使命。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太行山巅,春潮涌动。
318万勤劳勇敢的长治人民,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向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迈进!
因势而谋 内通外联
拓展城市发展新格局
机械轰鸣、焊花飞溅,挖斗盘旋、吊臂升腾,安阳互通立交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
二工区左线明挖隧道施工现场,20余名工人师傅正娴熟地绑扎底板钢筋,虽是春寒料峭,但大家额头上却沁出一层密密的汗珠。
“为了赶工期,我们‘春节不打烊’,整个项目三个工区开足马力、同步施工,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9%,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项目负责人李阳说。
安阳互通立交桥项目是该市重点民生工程,位于国道309线、长北干线与长襄连接线交汇处,全长2380米,建成通车后,可贯通长北干线与襄垣城际连接线,成为南北向主要区域交通廊道之一,对于拉动该市北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治,东出华北平原,北向太原盆地,南往泽州盆地、洛阳盆地,在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如何把区位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长治的答案是交通先行!
郑太高铁全线贯通运营,为长治人民出行带来全新体验,在不断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的同时,也为长治沿线城乡的文化旅游发展带来新动力;
长临高速、黎左高速、长邯高速、长治-临汾高速公路长子连接线建成通车,全市完成新建高速公路106.5公里,通车里程达到382公里;
长治王村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机坪总面积41150平方米,总机位数9个,廊桥7部,累计通航城市达到27个,进一步提高了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
望苍穹、探远方,一个个项目从设想到纸上规划,再到开工建设、建成通行,连通四方的“铁公机”犹如一条条舞动的“巨龙”,一路高歌冲出太行山。
不沿边、不靠海,作为内陆城市的长治,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高水平“引进来”。精确研判形势,及时研究出台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原城市群等地区,引进龙芯中科、上海申能、京东集团等头部企业、总部企业落地长治投资兴业,全面加大外贸主体及龙头企业培育力度。
大规模“走出去”。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线上交易会、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不断拓展国际经贸合作,助力本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壮大开放型经济,2021年全市进出口增势明显,进出口总额达到13.8亿元,其中出口额达到12.6亿元,较上年增长93.1%,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外部联通格局加快形成,内部贯通网络持续加密,内畅外联的新格局,集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委审时度势,谋篇布局——
往东,力争开工建设长治-邯郸-聊城高铁,推进309国道全市域一级公路改造前期工作,进一步畅通与河北、山东等地的交流,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
往西,建成黎霍高速,推进沁源至安泽高速建设,做好长治-延安-兰州段高铁前期工作,强化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往南,开工建设黎城经平顺壶关至陵川高速公路,积极开展长治-安阳城际铁路前期工作,依托郑太高铁,强化与焦作、郑州等地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往北,实施208国道全市域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加快接轨太原城市群,积极与雄安新区谋求合作。
不止于此,长治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完成了“一城四区”行政区划调整,市辖区面积扩大到原来的8倍,常住人口占全市人口一半以上。
独行快,众行远。充分发挥市域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打破“一亩三分地”,实行规划同编、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服务同享、管理同治,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一城四区”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通“一城四区”之间、各县区与市域中心城区之间、县区与县区之间在产业布局、政策衔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壁垒,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新格局。
锚定底色 有机更新
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春风轻拂,百草回芽。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游人或三五成群,或两两结伴,寻觅春色,感受春光,成就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
坐落在滨湖区的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长治一张高品质“城市名片”。2021年以来,长治按照自然生态、湿地风貌、滨水特色的原则,下大力气整治环湖环境,集中搬迁了湖周边的8个村2190户居民和130余户散乱污企业,建成全长43公里的环湖马拉松赛道、4.5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城市阳台、8.1万平方米的园林式文旅服务中心等,神农湖大桥更成为地标级的网红打卡地。
城市更新,让城市可阅读、可展示,让空间更有温度、更富活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同步推进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多方筹资105亿元实施了37项城建重点工程,新建和改造主城区道路41公里,建成8座立交桥, 打通了“东山西水”快速通道,城市交通从平面走向立体。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0个、棚户区住房改造2134套,325个无物业小区实现清零,19.2万户居民领到房产“大红本”。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打造“15分钟生活圈”,在潞州区北环街、太行东西街等地规划建设30处“口袋公园”,将街头小角落打造成舒适优美的绿色休闲空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主城区形成以万达广场、八一广场、体育公园、南广场为中轴线,环状水系两侧公园、游园为核心圈的城市布局,星罗棋布的绿地游园,扮美着人们的生活。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以科技作支撑,加快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国家、省级平台联网对接,确立了在该市建设一个市级监督指挥中心,采取“以市代县”的形式,打造形成覆盖全市四区八县一高新区城市群的数字网络城管体系,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智慧引擎”。
“水淹地”,府后东街过延安中路交叉十字路口往东一带,这是老长治人一个熟悉的地方,因地势较低“逢雨就淹”而得名。
这种窘境在去年得到改变。CSO雨污水调蓄池建设,保宁门街、紫金街、延安路等一批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实施,让周边老百姓再也不用雨天“看海”。
2021年,该市以全国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入选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家示范城市,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同时也是全省唯一入围的城市。如今,海绵改造正全力推进,形式多样的雨水收集系统广泛应用于长治的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等场所,成为海绵城市的重要构成。
海绵城市建设正是长治在城市发展中坚持绿色理念,做好生态“加减法”的生动缩影。
生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公约数。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性城市,长治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整治,一体推进“山水气城”综合治理,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快绿色生态网络建设……不断刷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做增绿“加法”,描绘城市底色。
以建设石质山区水源涵养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林、丘陵山区生态经济林为重点,以太行山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交通沿线荒山、重要水源地造林、植被恢复等工程为载体,打造完备生态防护体系。以城镇绿化为中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基本形成通道林网林荫化、水系林网风景化、农田林网方格化、村庄绿化园林化的人居环境体系。
做治污“减法”,妆成诗画美景。
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21年,长治市优良天数为289天,同比增加24天,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
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河道岸坡治理和湿地修复等项目,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治理“五水同治”,2021年,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两个突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首次实现100% ,27个国省市控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
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受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强化企业用地调查、源头防控、固废堆场整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等,土壤安全得到全力保障。
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筑景观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点一滴改变,长治的美看得见、摸得着。
赓续传承 积淀力量
涵养城市发展新风貌
2021年金秋,全省第七次旅发大会在长治市召开,长治迎来“高光时刻”。
红色塑魂、绿色筑基、古色增彩,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给来自国内外的与会嘉宾留下一段难忘的浪漫记忆。
一座城与一座山的绑定,可以超越历史轮回、人文变迁,超越时光的流转。这就是长治与太行。
巍巍太行,承载着我们党领导上党儿女艰苦抗战的光辉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根据地,带领长治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
如果说,绿色是长治最靓丽的底色,那么,红色便是长治最耀眼的标识。
从铁马兵戈到欣欣向荣,从黄土漫卷到绿意盎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伟大太行精神的感召历久弥新、历久弥强,早已融入每一个长治儿女的血脉,成为推动该市发展的“根”和“魂”,引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提速奔跑、跳起摸高。
2月8日,黎城县以一场誓师大会吹响新一年项目建设“集结号”,全县谋划实施的112个重点项目开启建设高潮。
2月9日,平顺县召开2022年度工作务虚会,说想法、理思路、出对策、谋发展,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2月10日,屯留区委负责同志深入一线开展入企帮扶活动,推动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
……
“实”字当头,“干”字为先。
领导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做“主攻手”,深入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工作一线,考察调研、谋定方位,现场办公、解决难题,破除思想障碍,打破能力“围墙”,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
各级各部门勇当“拼命三郎”“施工队长”,强化责任担当,打破思维定式,狠抓工作落实,协同作战,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新提升。
各县区赛速度、拼质量、比优势,把精力向项目集中、把重心向项目集聚、把要素向项目集结,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促进增长、带动增长,写就高质量发展的激情与速度。
太行山高,可以呼远。
从一个人、一群人到一城人,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每个“战场”上,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继承当年老八路革命加拼命的劲头,扑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排除了一块又一块“绊脚石”,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用……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链的完善,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孕育了一个个新增长点,一批批项目落地生根成就着一个个新增长极,传统产业质量效益提升,新兴产业实现翻番增长。
致广大而尽精微。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得以落实,各级各部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共计1.61万件,写就长治人民的幸福与期待。
居者心怡,来者心悦。和着百姓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一曲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乐章在太行山巅浩荡回响。
长治,朝着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奋力奔跑!(文:记者 张瀚予 解婷 / 图:长治日报摄影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