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红色故事】李永成:甘当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铺路石
更新时间:2021-08-13 来源:忻州日报
仲夏时节,位于静乐县城东北、岑山半山腰的岑山书院,显得分外庄严肃穆。这里是中共早期领导、政治活动家高君宇曾就读的地方,也是抗大七分校校址之一,贺龙元帅曾在此指挥军民抗战。
近年来,在静乐县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该院进行了修建和维护,现设有文史馆、高君宇纪念馆、抗战馆和南下馆等七个展厅,并邀请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了院名。
李永成在抗战馆内为静乐籍南下干部后人讲述建馆初衷。张林泉 摄
目前,这里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确定为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省级社科联普及宣传基地、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这些成果与静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挖掘保护文化资源的举措密切相关,也凝聚着静乐县一批热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有识之士的艰辛努力。
近日,记者一行赴静乐县采访了该院修建保护推动者之一——静乐县原政协主席李永成。
情系高君宇
“静乐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热土,作为本乡本土的文化人,站在文化自觉的前沿,把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文景点和红色故事保护传承下来,留存给后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在前往岑山书院的路上,李永成向记者一行介绍着建院初衷。
书院内,高君宇纪念馆古朴典雅;广场上,高君宇汉白玉雕像气宇轩昂。走进东侧的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君宇墓志铭:“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展览馆共分立志报国、五四健将、上下求索、工运先锋、崇信马列、晋阳建党、笔底惊雷、矢志不渝、陶然化蝶、浩气长存十个篇章,充分呈现了高君宇短暂而犹如“彗星之迅忽”的人生,其壮丽多彩的革命生涯、闪现的光辉思想和革命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参观者。
“设立高君宇纪念馆,对于缅怀高君宇,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继承先辈遗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李永成说起当初筹备建馆的情形依然无比激动。
他指着纪念馆内展出的高君宇生前使用过的部分书籍和实物说:“为了收集这些书籍和实物,我们几经周折,与其亲戚和朋友多方联系,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追寻静乐籍南下干部足迹
在高君宇纪念馆的左侧依次是抗战馆和南下馆,这里记录和收集了静乐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英雄史实和静乐籍南下干部支援大西南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足迹。李永成对此深有感触:“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晋西北每个地委、县委配备了二至三套地、县级干部,听候命令,随军入川,进西南解放区工作。当时静乐县委遵照晋绥分局的指示,立即组织300余名干部,于1949年7月5日到临汾晋绥分局党校报到集训。集训完毕后,开赴大西南。静乐籍干部主要集中在川西北的绵阳、隧宁等地。他们接管政权、剿匪反霸、稳定金融秩序、保障物资供给、实施民族政策、领导土地改革、恢复发展生产,许多同志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静乐籍南下干部是支援大西南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他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百折不回,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曲折回环的生动历史教材,他们无愧于中华民族,无愧于故乡静乐,无愧于子孙后代,他们是静乐革命老区对新中国成立建设的一个卓越贡献,是静乐革命历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李永成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静乐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八路军120师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书写了大无畏的豪迈篇章。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发生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件、惨案、故事,成为静乐人民永久的伤痛和骄傲。正是这种长期用鲜血凝聚的、艰苦卓绝的史实为静乐这块地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抗日文化,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伟大的抗日战争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李永成对静乐本土红色历史文化充满了敬畏和担当,他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鲜活、真切、有血有肉,走入红色历史的故事中,让红色血脉成为亲切的叮咛。让年轻一代人在重温静乐古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当代精英风采的同时,传承好红色血脉,激励静乐儿女建设家乡、服务家乡。”
岑山书院在晚霞的辉映下显得更加肃穆而凝重。(记者:王建秉张林泉 张子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