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故事 > 都市故事

赵树理故里行

更新时间:2024-06-28     来源:山西日报

  对赵树理先生故里行的所见所闻,一直完整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抵达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尉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北口一座高大雄伟、带一双耳门的青石大门,大门两边的启功体行书对联为“情绕沁水圣手描出变迁史,心系尉迟铁笔写成翻身篇”,深切表达了故里人民群众对赵树理先生一生业绩和高尚情操的敬仰、赞颂之情。
  整个村子规划合理、整齐、洁净,村子边上和村子中间的村民房屋墙壁上许多大幅赵树理先生《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等经典作品核心故事情节,以及赵树理先生生平介绍的壁画,令人心生敬意。
  我们的脚步首先迈至坐落于村子中央的赵树理先生故居、赵家祖宅。赵树理故居是一座典型的二进北方四合院制式,该院坐北朝南,大门朝东南角开,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二层楼,堂屋、东西房为出檐楼廊,楼梯置院内。前院已经损毁多年,现在遗存的是内院,距今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院子当中有一棵数十年树龄的梧桐树。赵树理先生就诞生在西面楼房一层的房屋内,他的幼年、青少年时光及两度婚姻均使用的是这座房屋。北楼一层房屋内存有先生生前阅读的书籍、柳条箱、皮箱及生活用品等珍贵遗物。
  进入赵树理展览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先生全身坐在一把藤椅上的雕像,两侧的大型浮雕,刻有先生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编辑过的杂志名称,以及他的简介。最上方的党徽图案,寓意着赵树理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整个展厅以时间为脉络,从7个部分诠释了赵树理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赵树理,字齐民,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中国著名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创始人,有“铁笔”“圣手”“语言艺术大师”等称号。他的作品地方色彩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再现了20世纪中叶我国农村的历史性变革,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文学体系。
  1943年,赵树理到左权县柴城村搞调查研究,遇横岭上村人告状说村干部打死他侄子民兵队长岳冬至,赵树理调查后,创作了他的成名著作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创作《小二黑结婚》时,把主人公小二黑和小芹的原型岳冬至和智英祥的悲剧改成了大团圆的喜剧,批判了封建的婚姻制度,有力地宣扬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彭德怀总司令看后欣然题词:“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小二黑结婚》里的很多人物形象都出自赵树理的亲人和尉迟村的老百姓,比如忌讳“不宜栽种”的二诸葛就是他的父亲赵和清的缩影;小芹是他的二妹赵玉琴;忌讳“米烂了”的三仙姑原型是尉迟村的一位村民。紧接着,赵树理创作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出版,又一次轰动了文坛,有力地配合了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减租减息工作,真正做到了“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催粮差》《福贵》等精品力作的相继发表,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周扬评价说:“中国作家中真正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的,没有一个能超过赵树理。”边区文联主席陈荒煤提出“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从此,“赵树理方向”成为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方向,对20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1949年10月1日,赵树理作为文艺界的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赵树理严格勤俭自律,本是8级行政级别干部,却主动享受10级干部待遇;他从不让子女乘坐公家的顺风车;谢绝阳城县糕点厂为县里书记们免费提供点心的惯例;资助王春同志遗孀每月30元,为“抗美援朝”捐款。他的作品《三里湾》出版后,赵树理认为“既领取国家发的工资又领取稿酬”的双重待遇不合理,便主动不再领取国家发给他的工资。赵树理女儿赵广建高中毕业后想留在北京工作,按说,赵树理给女儿找个轻松的工作也不是啥难事,但他却让女儿赵广建回到尉迟村当一位农民,女儿当然不乐意,为了做通女儿的思想工作,赵树理还给女儿写了一封信,《愿你决心做一个劳动者》。
  赵树理作为现当代中国文学著名流派“山药蛋派”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生动活泼、亲近劳苦百姓的特点,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不少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日、俄等20余种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随后,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登上牛头山,步入松柏青翠、绿植茂密的赵树理陵园,分别向英年早逝的赵树理先生全身塑像、墓冢三鞠躬,绕墓冢一圈,深深表达了对赵树理先生的崇拜和敬仰。
  我们仔细拜读了陵园内36块名人题词碑,还欣赏了42块以《小二黑结婚》中的故事情节刻成的画,并引用小说中的文字作为说明词。前来拜谒、瞻仰先生陵园的人们在这里不用翻书,就可以读到先生图文并茂的经典作品。
  离开赵树理先生故里时,夜幕已经降临。赵树理先生故里行这一天,虽然身体有些许疲惫,收获却感觉多多,为我平生中一次十分珍贵的旅游。(王忠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投稿邮箱:sjdskx@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