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三晋都市融媒体 > 都市故事 > 都市故事

在行走中成长才是旅行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4-05-06     来源:山西晚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能开阔孩子的眼界,打开孩子的格局。

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不少家长给孩子安排了旅行,旅行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带孩子旅行圆书本旅行梦

“孩子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就想去老北京的胡同里喝豆汁,我就带着他在皇城根下放一次带哨子的风筝,坐了一回人力三轮车;孩子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想亲眼去看一看鲁迅先生课桌上刻着的‘早’字,我就带着他去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实地探访了一番,探究下用脚怎么驾驶乌篷船,尝尝茴香豆是什么滋味。”太原市36中初二学生李晨辉的妈妈谈道,“从晨辉5岁起,我们便带着他出去旅行。吹过洱海的风,拾过青岛的海螺,看过千岛湖的日落。幼年时,基本带他去自然风景为主的旅行地。开始懂事、读书后,我们便带他‘跟着课本去旅行’。”

五一假期,晨辉一家去四川成都旅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旅行的重点是去看看都江堰。“世界有八大奇迹,你知道中国有第九大奇迹吗?我认为那就是都江堰,在读余秋雨先生的《山河之书》前,对都江堰的了解,我仅仅限于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建设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余秋雨则认为,自从有了都江堰,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中华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供养。有了它,才有历代贤臣良将的安顿和向往,才有唐宋诗人出川入川的千古华章。它为蜀地的人民服务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它依然在造福蜀地人民。它的建造者李冰竟也是山西人。”在书本的指引下,晨辉再一次跟着书本去旅行,亲眼去看了都江堰。

晨辉妈妈也谈道:“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现场体验。而旅行,就是绝佳的体验过程,它如此鲜活、迷人、不可替代,正是孩子打开混沌的认知的绝好契机。”长期的“知识+旅行”的熏陶,晨辉已经成为一个阳光开朗、热情健谈的少年。

带幼龄孩子出游可能会“找虐”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旅行都能起到正面意义。“每年五一、国庆、寒暑假,我都会带着孩子出门旅行,为的就是增长孩子的见识,希望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而最开始的几年时间里,子豪确实因为旅行受到了很多的好处。比如更为健谈,知识库更为丰富,性格更为开朗等。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子豪养成了一个坏习惯,花钱大手大脚。”家住省城万柏林区的子豪妈妈说。

其实子豪最初并不是这样的,他是对零花钱没什么要求的孩子,有什么就用什么。子豪的妈妈觉得孩子这是“太懂事,不敢花钱”,内心就比较心疼孩子。本着“穷在家、富在路”的理念,在一次旅行中,妈妈便主动让孩子开始“随意花钱”。比如在景区的时候,一个小饰品要100元,其实一看就知道是几块钱的东西,孩子只是看了一眼,觉得好玩,妈妈就给子豪钱,表示“不要亏待自己”。

“在我的‘怂恿’下,子豪估计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100元的价值就是‘看起来有趣’。”妈妈坦言。就这样,子豪的金钱观、价值观逐渐被妈妈的“大方”给带偏了,在接下来的旅行中,子豪只要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就会直接买。子豪在旅行结束回到家之后,平日里也养成了花钱如流水的习惯。

此外,在接受采访的家长里,也有表示“带孩子旅行就是找虐”。欣怡妈妈带3岁的欣怡长途旅行,顺便也让自己休息一下,没想到反而比上班还忙还累。“女儿一上了飞机就开始哭闹,本来准备好的绘本也没翻过,一直哭到下飞机。本以为下了飞机就好了,第二天,宝宝却开始拉肚子,本来计划大吃当地特色餐也泡了汤,只能窝在宾馆里让宝宝吃稀饭。”除此之外,晚上还睡不好,因为宝宝闹肚子不舒服,总哭闹……欣怡妈妈的旅行可以说是自找的“虐”。

家长谨防“旅行见世面”焦虑

携程发布的《2023年度亲子游出行报告》显示:亲子游消费在2023年表现出高速增长态势,80后、90后父母成亲子游消费主力;在景区的门票订单中,亲子门票同比增长两倍;亲子游用户订购滑雪、潜水、徒步等主题游的占比高达33%;租车自驾游同比增长149%,订购高星酒店的用户中,亲子用户占比为38%,亲子用户订购量同比增长121%;私家团产品的亲子客户占比55%,订购私家团的亲子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403%。年轻一代父母崛起,并逐渐成为了亲子游消费主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朴素的信条将“旅行见世面”的焦虑打进每个家长心里。但是,太原阳光心理咨询工作室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师梁琴说“对于小孩子来说,三亚的沙滩和公园的沙滩对他的吸引力是一样的。儿童感受世界的方式与成年人并不相同,孩子不懂什么家国情怀,不懂钟灵毓秀,玩沙玩水玩石头就是他小小脑袋里的快乐三件套。怀揣着见世面的期望带娃旅游,注定会陷入怀疑和焦虑。”

经历过就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虽然通过种种数据显示,孩子长大后似乎对小时候的记忆“一键删除”了,但带娃旅行这件事,其实是有用的。即使是5岁以下的小孩,在旅途中能学到的东西都远超你的想象。现代生活,孩子能自由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此一次高质量的旅行对孩子的意义也许更大了,而在这场旅行中更需要的也许不是“有用”,而是无用的玩耍。

咨询师梁琴表示:“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交到新的朋友,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在自由玩耍的旅行中,孩子们会利用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尝试新的活动和角色,遇见不同的人,培养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不同,而这些东西恰恰都是无法量化的。旅行过程中的具体细节虽然会被忘记,但是还有内隐记忆。这些旅行经历被储存进了潜意识,一些熟悉的场景还是会让我们想起童年的感觉和当时的情绪。旅行过程中的美好体验,也会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

相比于见世面,旅行过程中的高质量陪伴,才是带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为了让孩子拥有深层次的旅行体验,梁琴建议:“我们每到一个景点,就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这个景点能够给孩子带来的意义。比如带孩子到了博物馆,不要只顾着拍照,而是要带着孩子听讲解、看铭牌,了解其中的知识文化,知晓其中的奥秘,让孩子有所收获,或掌握了一些知识,或触发了一些感悟,或开阔一些眼界等等。这种陪伴其实是相互的,旅行过程中父母获得的体验不一定比孩子少,也许并不是你在‘带孩子旅行’,而是这个很快会长大的孩子,在用自己最纯真稚嫩的视角‘陪父母旅行’。”

过来人提建议亲子旅行有妙招

“爱旅行”的子奇妈妈从过来人的角度建议:“首先,为好孩子做功课。找一些有关目的地的图画书、拼图、地标建筑的图片或视频,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对这趟旅行充满期待,等到他们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目’时,不但孩子无比激动,也会让枯燥的纸上知识瞬间转化为真的体验,一举两得。其次,也可以给孩子制作专属地图。打印或者复印一张目的地的地图,有才的父母可以手绘一张线路图,那就更加完美了。把你们要拜访的地方用图标或可爱贴纸标注起来,然后把地图交给宝贝们管理。宝贝们会有模有样地指导父母的行程,成就感满满。”

与此同时,尝试让孩子拍照,并且把成功的照片冲洗出来放进旅行相簿。也是不错的主意。“如果孩子年纪还比较小,可以送她一台儿童相机,这是专属于孩子的旅行工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感知这个世界。”子奇妈妈补充道,“还可以制作玩玩旅行剪贴簿。让他们自己设计旅行剪贴相簿,尤其是他们自己的摄影作品,更要好好保存,也许看上去乱乱的、丑丑的,但几年以后,这些剪贴簿会成为你和孩子最珍视的宝贝。”

而对于旅行中买什么纪念品,子奇妈妈也有自己的经验,她建议:“可以搜集门票和简单的纪念品。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对纪念品都没有抵抗力。与其一个不给买,或是胡乱买,不如引导他们对某一类纪念品进行搜集。门票可以放在瓶子里,做成装饰画也不错。还有搜集各地的冰箱贴,既便宜又方便携带。回来贴在冰箱门上,满满的成就感和回忆。”(田晓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邮箱:sjdskx@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返回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 投稿邮箱:sjdskx@163.com
本网站由三晋都市融媒体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5799号-1
公安备案号 1404020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