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是我永远的"根“——千里探访长治籍91 岁老兵张文魁
更新时间:2019-08-31 来源:长治晚报
我市上党区人张文魁17岁参加革命,19岁参军入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大小战役百余场,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获得很多奖章。如今,他已91岁高龄。让我们感动的是,在过去的60年中,张文魁未曾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战功,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也不知情……他淡泊名利,到当时湖北省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默默奉献。张文魁老人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迅速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与湖北省知情人士取得联系,并于8月24日一早走进老人的故乡上党区西池乡南仙泉村,探访了老兵张文魁的邻居等人。《“太行儿女”彰显英雄本色》的稿件在本报重要版面推出,详细向读者讲述了张文魁的感人故事。张文魁老人的近况如何?带着乡亲们的关心和祝福,8月26日,本报记者一行驱车千里来到湖北省丹江口市,实地探访了张文魁老人和他的家人,面对面聆听老人的故事。
在外60多年乡音未改
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岭山系武当山隆起与大横山余脉之间,是湖北省辖县级市,由十堰市代管。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有“中国水都”之称。1958年7月,张文魁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到地方。1959年7月,他主动报名来到当时湖北省条件最艰苦、地方最偏远的鄂西北山区荒河滩上,参加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设,在此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1983年离休后,张文魁一家就一直生活在丹江口市。8月27日上午9点多,记者一行来到丹江口市大坝一路一栋老式居民楼,张文魁和老伴岳桂英在这里居住。听说家乡来人了,我们刚到二楼,就有人出来热情招呼着进屋。这个不是很宽敞的屋里已经非常热闹,十堰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两名记者正在采访张文魁老人。老人听力不好,得贴得很近才能勉强听到人说话的声音,女婿李令君向二位老人介绍说老家长治来客人了,还带来了长治的小米、腊驴肉、醋等礼物,张文魁听了非常激动。一开口说话,还是熟悉的长治口音,从他28岁离开家乡到现在,已然过去了60多年,打仗时候他辗转各地,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周围的人群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的乡音未曾改变,还是咱长治那个味儿,听了让人倍感亲切!
淡泊处事深藏功与名
“记得长治以前还有城墙,后来被日本人炸了,我还去修过城墙。长治是革命根据地,很多人报名参军。1946年招了两次兵,3月份招了一批,9月份又招了一批。1947年也招了两批,我就是1947年参军的。有一个战士,个子高高的,1946年打枣庄的时候牺牲了。还有个一同参军的,打太原的时候很英勇,抓了个俘虏,不过已经不在了。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虽然老人说话已经不是很清晰,但是从他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当年热血青年踊跃参军杀敌的场面。1945年6月,张文魁参加民兵,因为表现突出,成了当地抗日民兵队队长。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带领老乡们积极配合部队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947年9月,张文魁又动员村里的五六名青年一起参军,并成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的战士。此后,他和战友们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南战役、西南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役百余次。而这些往事,张文魁从不与他人提起,甚至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都一无所知。1966年7月,张文魁在参与救火任务时不幸摔伤致残。张文魁的女婿李令居说:“我岳父当时受伤很严重,单位把棺材都准备好了,没想到后来又活了过来。”张文魁主动要求辞去领导职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普通工作,随后在丹江口工程局大礼堂工作,直至1983年9月离休。
平日时常惦念家乡人
这次来湖北采访之前,摄影记者曾到张文魁的故乡——上党区西池乡南仙泉村,拍摄了村子、张文魁的旧居以及儿时玩伴的照片,并精心洗印作为礼物带来了。看到自己的老屋,张文魁老人非常开心:“这是我原来的那个南屋,多少年了!”今年已经85岁的张水旺是张文魁之前的邻居,小时候俩人经常一起玩耍。看着照片中的张水旺,张文魁想了想说,“他是叫水旺还是水什么来?小时候经常在一起耍呢。”虽然记忆力减退,但老人还是极力回忆,给我们讲述他之前的故事。上党区西池乡沙浴村的梁伍安是张文魁的外甥,今年73岁。当天上午,相隔千里的梁伍安和舅舅通过视频见了“面”,通话过程中,梁伍安介绍了家里几十年来的变化,并约定合适的时候到湖北看望舅舅。人世间,最让人感觉亲切的,永远是故乡的那缕乡音,最为依恋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份乡情。记者一行离开时,离家多年的张文魁把本报精心制作的照片收进了相册,轻轻抚摸着、凝视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