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乡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从市区驱车行驶30余公里,驶入乡间宽敞通畅的水泥路,绿树浓荫掩映中,长子县岚水乡南温家坪村尽现眼前。村边一排排梨树长势喜人,树间村民正在悉心打理土豆秧苗,期待着今年的好收成。
“咱能过上好日子,多亏老梁能干、会干、肯干。”村民口中的老梁,正是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梁春金。
笑容憨厚,衣着朴素,眼前的梁春金其貌不扬。出任南温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之前,他就因倾力建设自己曾经成长的村子——长子县岚水乡梁家庄村而声名远播。那一年,44户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搬迁房如期建成。村东山上新建的10座日光大棚,村西沟里科学种植的200余亩核桃树,让梁家庄村民守着家门口,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
在梁春金的讲述中,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先要从梁家庄村说起。
搬迁重建 家乡旧貌换新颜
2014年清明时节,离开梁家庄村已有20年的梁春金,如期回乡祭祖。4月的山野,春光明媚。然而置身村中,梁春金不禁感叹——20年,梁家庄一如从前。土坯房依山而建,沟坎之间互不相连,雨天道路泥泞难行,村民除了种地再无其他收入。70余户人家,大多仍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于沟间梁上四处透风的土坯危房中。
看着曾经熟悉的村庄,梁春金思绪万千。两岁那年他随祖父母迁至梁家庄,因老人体弱多病,家中日子拮据,常常食不果腹。“真是东家一碗饭,西家一斗粮,才养育了那时的我。”乡亲乡情,梁春金铭记于心。
走出穷山沟,蹚出致富路。1994年,22岁的梁春金外出闯荡,逐渐在建筑业站稳脚跟,并成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农民企业家。饮水思源,日子好起来的梁春金先后多次给梁家庄村捐款捐物,但村里贫困的状态一直没有改观。
改变,是唯一出路。但梁家庄村地处丘陵地带,村边沟壑纵横,民居破旧分散,更无多少良田。经过与村里干群反复沟通,梁春金决定——搬迁重建,彻底改变家乡面貌。
然而,搬迁重建工程浩大,经预算需要1200多万元,而政策补贴、村民集资及银行贷款加起来才400多万元。“剩下的我来想办法。”征得家人同意,梁春金挑起了重建梁家庄村的大梁。
挖山填沟,一干就是两年。两年间,梁春金放弃在外承揽的工程项目,吃住在工地上,从建材采购到施工指挥,事无巨细,他都要亲力亲为。“既要保质量,还要降成本,所以必须精打细算。”梁春金看着眼前的新村,往事历历在目。
“冬天有暖气,家中有淋浴,屋里有厕所,做饭有燃气。拎上包包就能住,谁家不高兴?”提起居住环境的改变,73岁的梁买则兴奋得合不拢嘴。“乡情热土是我的根,付出再多我也无怨无悔。”朴实的梁春金不善言辞,心中却充满对家乡的炽热深情。
科学规划 振兴乡村谋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梁春金深知其中的道理。“过去穷,大家都穷。现在穷,得找穷根、治穷病。”解决了住房问题,他开始为村民的生计找出路。
东边山,西边沟,村民种地直发愁。面对梁家庄村沟坎相连的现状,和支村”两委“协商后,梁春金再次投身村中建设,东边平整山坡建大棚,西边填埋沟坎种核桃,林间散养小土鸡,村民收入年年增。“日光大棚建成后,采用‘贫困户租赁+定向销售’的模式,贫困户每户保底增收1000元。加上核桃种植、散养土地,村中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梁家庄村村支书王爱英介绍。
2017年11月,梁春金在并未报名参选的情况下,被一致推选为户籍所在地长子县岚水乡南温坪村党支部书记。“春金见多识广,脑子活,有魄力,咱村里想发展,必须有这样的能人扑下身子带领大家干。”村民们对梁春金赞不绝口。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的奋斗目标。”这是梁春金上任时对南温坪村村民许下的郑重承诺。2018年,梁春金奔赴山西省农科院,请专家到村中考察,规划未来产业发展。“农村致富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科技。”眼界开阔的梁春金深知,如今农业农村发展,处处离不了新技术新思路。
在专家指导下,南温坪村先后引进精品大豆和玉露香梨。“梨树挂果前,树间种大豆、土豆,挂果后,地上种药材。这样既能实现立体经济,还能用实际收益支撑长远发展。”梁春金介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预计2021年村中梨树种植面积达200亩,形成种植产业园区后,村民每亩可增收500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农民必须靠地吃饭。”在梁春金心中,村中良田寸土寸金。为了发展村中经济,梁春金四处考察,联系增收项目。“今年我打算引进广西土鸡,散养在村西山150亩的核桃园中。”说到南温坪村的未来发展,梁春金踌躇满志,好点子一个接着一个。
凝心聚力 建设美丽新农村
初任南温坪村村支书的日子里,梁春金深感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再次凝视这片熟悉的村落:村中办公场所亟待修缮,村中道路雨天难行,街边路灯缺失,村中治安得不到保障……
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梁春金心里早已拿定主意。2017年冬天,他组织修缮了支村“两委”办公场所,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该中心不仅是村里开展各类活动的场所,更是联通党员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党员活动和群众办事才有保障,才能不断凝聚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动力。”梁春金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梁支书,你看咱村这路,下雨出门都费劲。”化解出行难题,他加班加点,带着工程队修了村中三条路。
“梁支书,路上没个灯,黑夜出来不安全。”为了村民安全,他实地考察,实现环村路全照明。
“梁支书上任三年,南温坪村不仅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社会治安也快速提升。”提起梁春金,68岁的赵好成接连夸赞。过去赵好成常年在外打工,现在村里有了种植产业园,他守着家门口有了营生。见证了村中的发展变化,赵好成说,春金是村中百姓的“贴心人”。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如今,58岁的梁春金依然奔波在家乡乡村建设的道路上。盛夏的烈日,晒得他皮肤黝黑。仔细打量,他的手上有茧子,腿上有泥土,丝毫看不出“大老板”的模样。“啥是村干部?”梁春金的回答是,“贴身贴心为百姓服务的人。”
“凝心聚力办大事、干好事,必须紧紧依靠群众、牢牢植根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共同奔小康。”望着田地里绿油油的秧苗,梁春金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幸福的新农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