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 打造宜居潞州
更新时间:2019-08-31 来源:三晋都市融媒体
农业强则百业兴,农民富则民心安。按照“拉大框架、扩容提质”要求,今年以来,我区以建设“功能齐备、布局合理、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乡融合样板区为目标,围绕建设高品质城市,坚持规划先行、以质取胜,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和公共服务提升,形成中心带动、内外联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环境整治“整”出生活新品质
仲夏时节的老顶山镇漳沂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委办公楼对面的墙上,垃圾分类处理版面条理清晰、分工明确,格外引人注目。该村地处城郊结合部,近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居住人口已达8000余人,导致卫生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自去年4月份,漳沂村被我市确定为垃圾分类处理试点村后,建立了有害垃圾“上门揽件”分类回收制度,让有害垃圾在源头就能及时分类处理;将村民垃圾分类效果与年终福利挂钩,通过向村民发放垃圾分类合格卡的办法,积卡发放年终福利,奖优罚劣。
同样作为试点村的大辛庄镇果园村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方面下足了功夫,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懵懂少年,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做到了全村知晓、全民参与;积极探索实践了对村民投放准确率监督考核的有效办法,由村干部、保洁员、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监督考核小组,每日对每户投放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拍照留痕记录并公布于微信工作群,每月汇总每户投放准确率,同时采取定期不定期入户督促指导帮扶的方式,建立了村民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和最美家庭评选等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垃圾分类的投放准确率和分类积极性。
宋家小庄村建立了“支部主题党日+垃圾分类”工作制度,每月对农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定期考评总结,并将考评结果上墙公示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全区各试点单位因地制宜,创新方法,通过各具特色的“土办法”“新点子”,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提升了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逐步实现农村干净、整齐、畅通、文明、和谐。
如今,我区70%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了处理,达到“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区处理”的目标;新建垃圾中转站35座,垃圾处置点(填埋场)1处,设置投放分类垃圾桶1500余个,智能分类投放设备7组,发放分类垃圾袋200余万个。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科学环保的垃圾分类习惯让农村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
广泛开展“垃圾革命”的同时,我区累计拆除违建36.7万余平米;实行“网格巡查——平台调度——现场处置——综合考评——结果运用”的城市闭环管理,推动城乡综合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粗放向精细、突击整治向常态管理转变;先后完成12个村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58个村的生活污水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或市政管网;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890座,加大力度对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及农村“四堆”进行彻底清理,打造出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市级森林乡镇、3个市级森林村庄、12个区级生态园林村庄;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气代煤”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100%……
一排排整洁的房屋,与门前屋后盛开的樱花相互映衬,西白兔乡南村呈现出一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走进大辛庄镇果园村,干净整洁的街道,村内广场、房前屋后种植的杨树、柳树、果树随处可见。生活美、生态美、家园美、田园美,让每个潞州人,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城中村改造“改”出幸福新画卷
城中村改造,是“民心工程”,也是“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一项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品位提升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着力破解融资、土地、手续办理三大瓶颈;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创新服务,集中精力支持项目的快速推进,着力为项目提供全程化、保姆式服务,极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条件和就业机会,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龙港新城是我区米家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紧邻五针街和黑水河,也是我市城中村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一期于2016年11月正式交房。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双柱说,城中村改造以前,村里环境脏乱差,住进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小区,开启舒适幸福的城市新生活,是大部分村民的迫切愿望。如今,龙港新城小区高品质的硬件设施、高覆盖率的绿色植被,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使大家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让村民从原来的“忧居者”变成了现在的“乐居者”。
温馨环境,赢得百姓齐声称赞。龙港新城小区内设置有上网区、象棋区、茶水区、儿童活动室、健身房、图书室和多功能教室,业主在这里可以免费学习瑜伽、古筝、健身操、少儿舞蹈、诗词赏析、阅读写作等课程,课程每周更新,报名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夸赞这是“百姓得实惠”的民心工程。
安居是民生之首,住上新房是许多家庭的梦想。马坊头村78岁的马纯凤老人一家,是今年正月第一批入住城中村改造安置新房的,两室两厅的新房子里,电器、家具等设施一应俱全。老人舒适地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马坊头村依托城中村改造项目,让村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住上采光足、通风好、结构优的新房子,环境得到绿化、净化、美化,彻底告别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同时,将村民原来的农居房置换为安置房,盘活了群众资产,村民可以将除了自住之外多余的房产进行市场化的租赁或出售,获得资产性收入,从而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城中村改造后,原来的村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工商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和商机。
今年,我区除全面完成米家庄村、湛上村等四村的整村拆迁收尾工作,加快村民安置房建设之外,还将启动老顶山片区、北寨村的拆迁和安置工作。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文明社区,达到人居环境、生活水平、管理秩序、配套设施、社会保障等与城市深度融合,助推城市功能区块转型升级,真正建设成为宜商、宜居、逸生活的美好家园。
产业转型“转”出发展新前景
位于西白兔乡霍家沟村的霍家工业有限公司,从当初的村办集体性质的企业到如今跻身“山西省100强”和“山西省制造业100强”的著名企业,经历了“由地下向地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黑色向白色产业、由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四次重大转型发展,最终实现了产业结构华丽转身、形成了发电、PVC、水合肼、无水乙醇、氯丁橡胶等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的发展使得村民(员工)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就业率达到100%。真正让村民、员工过上了安居乐业、富裕安康的好日子,公司所在地霍家沟村连续多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
我区紧抓长治市主城区扩容提质的机遇,科学谋划,分步推进,有效实施,力促提升,通过加快城乡融合步伐,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70%,现代交通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医疗卫生、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引擎、新动力,使农民生活更殷实、幸福感获得感增强。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市委、市政府城建工程重点项目,今年重点抓好滨湖区、高铁片区、体育公园、长北干线、潞泽大街等52项重点城建任务的相关征迁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实施小神、梁家庄、附城、马坊头等12个城中村改造和天晚集、长丰两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城乡融合的现代交通网络。发挥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长北、故县片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速大辛庄镇、马厂镇、堠北庄镇、老顶山镇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1+2+N”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我区将围绕滨湖区、高铁片区配套建设功能型街区,推动故县、长北片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15个城中村改造和天晚集片区改造回迁工作,扎实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大力提升综合路网运行效率。(李东芳)